第3章 你都是太子了,还有什么不满?(1/2)
李承乾思绪还没跟上事態转变。
按他的想法,李世民消气后,虽不至於依法惩治李泰。
但定会將李泰撵出长安,赶回封地。
按律唐朝的皇子成年,即需前往封地就藩。
不得长期滯留京城。
此时李泰已年满十五。
年前李泰就该准备就藩事宜,此时已年末。
李世民却毫无让李泰就藩之意。
甚至还让李泰久居宫闈。
早在几年前,李承乾就对李泰生出了戒备心。
李承乾觉得李泰是唯一能触及他储君位置的人。
他还以为今天心底要事能得以了结。
不成想在阎立德几句慷慨言辞下。
竟一整个峰迴路转。
就连李承乾都觉得,李泰那个坏心眼的胖子,身影都伟岸了几分。
隨著李世民一声怒斥。
李承乾被打断思绪,膝盖一软,扑通跪了下去。
“你管教弟妹无错,错就错在你不问缘由,偏听偏信,竟还误导朕,你身为长兄如此行事,青雀儿受委屈事小,可作为储君,来日你可知会因你的任性,导致什么后果!”
“儿知错。”
李世民不讲武德,为了减轻內心谴责,將锅全甩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心里委屈,但他不敢说。
李泰今日如此行径,明明有缘由却不第一时间与他述说。
皇帝质问下也三缄其口。
看来就是打算挖坑给他跳。
想明白李泰反常的缘由,李承乾恨得牙痒痒。
“朕知道,你自小就嫉妒青雀儿更受朕疼爱,青雀儿可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啊,你都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可不满?”
李世民何尝不明白李承乾心思。
当年李建成若有容人之心,如今还不知坐在皇位的是谁。
李世民长长嘆了口气。
“承乾,回东宫將诗经、尚书各誊抄一遍,再好好想想阿耶刚才与你说的话,去吧!”
李世民、长孙皇后对李承乾是给予厚望的。
对其管教相对李泰等人更为严格。
李世民对李承乾极为苛刻,更是立下许多的规矩。
李世民因当年玄武门弒兄杀弟,留下不可磨灭的污点。
所以他对於自己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和严格。
希望后人在提起他时,光辉能够照亮污点。
李世民完全是按照,他心中刻画的最完美的帝王形象,去规范教育的李承乾。
此时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除了亲近。
只体现在赏赐之物上。
多为金银锦帛与名贵字画。
並无过分举动。
所有越过李承乾的封赏,皆在贞观十年之后。
一切都是在长孙皇后病死。
李承乾最大的约束没了。
同时最坚固的保障也没了。
加上李承乾瘸腿,对李泰受宠的嫉妒,导致李承乾行事作风越发偏激,最后甚至是变態残忍。
李泰受宠隨著李世民为敲打李承乾。
到真正动废黜之心,才变得越加夸张。
若说眼下李承乾最在意的事,就是李泰不去就藩。
李泰虽未按规矩就藩,但年龄更长的李恪至今也因李世民不舍未就藩。
只是李承乾除李泰,其余人都未曾放在眼里。
就在娶妻上,李世民也是精心为李承乾、李泰兄弟二人挑选。
李泰的正妃阎婉,祖上是皇族出身。
才貌出眾,与李泰有共同语言。
阎家在朝廷毫无根基,无法作为李泰与李承乾博弈的资本。
李承乾娶了侯君集女儿。
侯君集此时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將军,是国公,是兵部尚书,是积石道行军总管且手握兵权。
东宫的人员分配上,除了权臣就是大儒。
甩了李泰不知道几条街。
李承乾理解不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承乾本来就只是觉得委屈,但也不曾有其他过分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