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夜路,到达东门(2/2)
但眾人摸出了办理临时的“早市通行证“,这些人只是扫了一眼就放行了。
05:53分。
囉胡市场。
眾人到了之后开始行动。
至於期间的费用,等晚上回去再分摊。
虽说这里距离草埔步吉不远了,但他们没想著过去,也没法过去。
那边更严!
步吉虽然也有批发市场,但村里人都在关外。
他们出不去的,也已经不准备出去了。
出去容易进来难。
他们运气好难得进入关內。自然不会再退回关外。
隨著热闹的人群,程建山一家跟著林秋锦到处转。
林秋锦也跟著介绍他经常拿货的几家。
箩筐程建山挑著,但他让儿子用铅笔和本子记录价格。
有人带著,会少走不少弯路。这点程建山很清楚。
程阳只能记著许多蔬菜的价格。
隨著了解差不多了,各自去拿货。
等后面集合。
进什么菜,这是个摆在程建山一家面前的现实难题。
林秋锦之前的建议,是优先考虑那些不容易坏、好存放且价格便宜的菜。
毕竟,小本生意禁不起折损,卖不完搁到第二天,还能接著卖。
顾客买回去,要是当天没用上,放一天也不会影响食用。
程建山深以为然。
穿梭在菜市场里,目光在包菜、芥蓝、南瓜等蔬菜上一一扫过。
从板车轮胎压出的菜汁痕跡,胶鞋碾过满地的菜帮子,腐叶汁水混合,在清晨的薄雾里散发著一股市井特有的浓锈味。
在程阳的建议下,一家人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芥蓝上。
他们在一处摊位前停下,程建山扫了一眼有些蔫黄的芥蓝,忍不住皱起了眉,操著不怎么熟练的普通话说道:
“昨夜没下雨啊,你这菜咋像吸饱了酸水似的。”
摊主一听这熟悉的老家带普通话的口音,脸上立刻堆起笑容,用老家话回应道:
“自家兄弟啊!”
说著,他利落地掀起另外一层小油布,露出底层用山泉水养著的新鲜芥蓝。
“这里二十斤,给你算一毛九分钱一斤,不过得搭两捆被虫咬的。”
这边王秀兰正在隔壁摊挑豆芽,她伸出指甲掐断根须,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问:“多少钱?”
摊主瞧出王秀兰和隔壁是一家子,也操著一口熟悉流畅的老乡话热情回应:
“算你一毛八,要多少?”
“这是白货?”王秀兰瞥了对方一眼,语气里带著几分质疑。
摊主神色微微一僵,有些尷尬,赶忙递过来一个布袋,解释道:
“底下是青货,惠来绿豆发的,算你两毛五!”
程阳站在一旁,心里暗自惊嘆。
没想到老妈学得还挺快,能分辨出豆芽的好坏。
在这个年代,用硫磺熏制食材的商家还不多。
头一回碰上,居然还是同一个地区的人。
“再看看吧,豆芽不太好卖吧?”王秀兰道。
“谁说的!”摊主一听就急了,立刻反驳道,“我拉来两百多斤,不到半个小时就剩这最后三十多斤了。”
王秀兰没再搭话,只是摇摇头:“等会再看看。”
她心里惦记的是耐放的食材。
这些豆芽放久了容易坏,挑去別的地方卖,估计都发黑变质了,自然是入不了她的眼。
一番挑选后,老爸老妈最终在別的摊位选定了100斤品相不错的芥蓝。
南瓜太重,搬运起来费劲;白萝卜虽说好存放,但吃的人似乎不多;
丝瓜价格和芥蓝一样,可考虑到初次试水,没想著大赚一笔,稳妥起见,还是选了芥蓝。
要是这 100斤芥蓝能全卖出去,一斤赚一毛钱,这一趟就能赚10块钱。
一个月下来就是 300块!
这可比普通工人的工资还高呢。
一个月赚的钱,都够在老家买两块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