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GG(2/2)
第一阶段,是常规签约字数范围內。大体是30万字以內,尤其是20万字以內。
在这一阶段,签约失败,除了因为作品確实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还没下定签约决心,还想多关注一下。
毕竟,好到能让人一眼认定,或是差到让人直接放弃的作品,都算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类。而对於这些作品,字数越多,签约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为字数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自然就证明作者越稳定,不是只能写几万字,就后续乏力的类型。这样,当然能帮助编辑下决心去签。
所以,在这个阶段,字数越多越容易签,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无法判断作品成败,那么,在签约失败后,建议別轻易放弃,继续写下去才是上佳选择。如果你写到10万字时签约失败,那么继续写到20万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这时候换开新书,同样再写到10万字,失败的可能却很大,两个10万字,是不如一个20万字的。
第二阶段,自然是常规签约字数之外,30万字之上。
上面说过,当编辑无法下决心时,会继续关注,等作品字数更多时再看看。不过,这个跟进关注,不是无休止的,如果编辑跟进到三四十万字还下不了决心,那就成了笑话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申请签约还失败,其实就可以认定编辑是放弃了。
那么,继续写下去,字数再多点,会不会增加成功概率呢?
当然还是会的。因为上文也同样说了,商业价值不是决定签约的唯一依据,还会有其它因素决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坚持写到百万字,两百万字,这毅力不说感天动地,但感动编辑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问题在於性价比。
在第一阶段,字数的累积並不需要费太大功夫。如果10万字签约失败,那么再写到15万,或者20万字,字数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实际也就多写了5万字10万字而已。
但第二阶段则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万字,那么再写10万字,甚至20万字,也没让人觉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这是编辑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是不再靠质量,而是靠字数砸人的时候,可以说,10万20万字,压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
而要直接写到百万字,要费多大的心力?更何况,写到百万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並不代表百万就是终点,就是胜利。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在这个阶段,想靠累积字数取胜,意义是不大的,至少不划算。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常规字数范围內还没能签约,我觉得就可以判定失败了。
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断失败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议先寻找原因,想好修改或开新书的计划,然后再停更不迟。
下面,再说下已签约作品的失败判断。
在几年前,还是pc时代的时候,判断失败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只要上完第一个小推荐,甚至只要在推荐上待一天,就能从数据表现上看出结果了。
但到了现在,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进入了移动网际网路时代,移动侧的推荐一般都需要在较高字数时发力,新书期编辑不会给重要推荐,而小推荐效果並不明显。
另一方面,现在各类渠道可以说五八门,尤其是阅文这种拥有渠道最多的公司,作品能上的平台甚至都很难数清楚数量。而不同的平台,用户群体是有所区別的,在这里表现不好,不代表换个平台依旧不好。
此外,隨著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作品也在电子销售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子成绩不好,也並不代表书就一定失败,没几个订阅却被影视公司看中的案例,虽然依旧罕见,但已经不是孤例了。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用一条两条规则来说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儘可能与责编多沟通,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
责编的判断未必百分百准確,作者也未必要听从他的意见,但至少,他的判断参考价值很高,可以作为自己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当自己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时候,不妨就听取一下责编的建议,以此判断作品是否已经失败,决定后续的行动。
毕竟,签约作品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於作品推荐。有了推荐,多多少少会有些成绩,而如果没推荐,有成绩自然不太可能。
至於编辑如何决定是否给予推荐,具体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关於推荐標准》一文。
简单来说,编辑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判断,以及作品的上推表现,以此为主,以作品更新等为辅,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推荐。
如果编辑决定大力去推,那么无论作者是否自认失败,建议都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编辑认定作品失败,暂时不准备推了,那如果作者信他的判断,可以准备新书了,而不信邪的话,继续更新,凭稳定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字数,也同样可以获得后续推荐,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同样的,这样做性价比並不太高。
而如果编辑觉得作品表现不好不坏,想继续给点小推观察,这种情况下,除非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失败了,否则建议还是继续更新下去,给编辑一个观察的机会。
总而言之,对於已签约作品而言,建议多与编辑沟通,多参考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