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派將(1/2)
第161章 派將
“这臣弟如何能当得?!”
宇文邕连忙推辞,但宇文毓坚持。
他已经想好了,这次需要让宇文邕出战,原本宇文邕就是蒲州的刺史,而今改制为总管,他就能抓住这个机会將蒲州的军事掌握在手中,若是齐国军队不强,將之击溃,那宇文邕更是立下了战功,届时不会和普六茹忠一同镇守蒲州,宇文毓会爭取让他们其中一个回朝。
最好是宇文邕,这样在宗室里,他的號召力就会更强,给自己爭取到优势。
而如果这次击不溃齐军,那宇文护自然要负担主要责任,毕竟他把军权都扣在手里,
自己这边能很轻鬆的甩锅,同时因为局势危险,他也不得不更加尊重自己,难以做出废杀兄长那样之事。
说到底,还是兄长要搞政变杀死宇文护,虽然不是不行,但失败了就是全错,宇文护因此收穫了部分同情与支持,也让宇文毓自己现在的处境更加被动。
总之目前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军权收回来,宇文毓自己无法动弹,甚至出不了宫门,也只能將这个任务交给宇文邕了。
况且,宇文毓心中隱约有些不好的预感,若是不幸追踵弟弟宇文觉的后路,那么自己就会立称罗突为继任人。
自己还没有子嗣,若让宇文护再扶立一个幼弟做天子,有充足的造势时间,那他们父亲创造的伟业,就真的为他人做嫁衣了。
称罗突上位时,若能有些许军功在身,也是一块响亮的招牌,让他领军出征,就是为此做的准备。
“朕知你素来谦逊,不愿居功,但国事危急,非你不可担此重任。”
宇文毓神色郑重,走下台去,握著邕的手:“你自幼聪慧过人,言必有中,却少些军伍歷练,此番东贼来犯,便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军队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见宇文邕还在犹豫,他又苦口婆心起来:“你若不藉此机会积累军功,日后如何服眾,担起更大的责任?从晋公手中拿回军权,又从何谈起?”
经过再三劝说,宇文邕才勉强同意,只是他接著说:“即便天王有意,但晋公那,恐难以应允。”
宇文毓轻笑:“这个无需多虑,他也怕战败损威,我多加推举,必能以你为元帅。汝先在前线城池驻守,打探东贼虚实,切勿轻易出兵,我再举荐亲近晋公的將领,若有大战,便派他们去,你稳坐帅帐便是。”
宇文毓也没指望四弟能够打贏,他都没正经上过战场,援军也只是阻遏齐人第一波攻势的,若真是大举入侵,后续周国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將顶上。
而若是齐军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刚好给四弟竖立军功。
在眾人的细细谋划之下,决定了推举的人选,第二日在朝堂上宣布了改各州都督诸军事为总管的消息。
这个举措,晋公一党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宇文护刚刚作出一心为社稷、对权势无留恋的姿態,默默接受了这个结果。
宇文毓也没想一步到位,先封宇文护的哥哥、已故的章武孝公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永昌公,宇文翼为西阳公作为安抚,隨后任命了宇文宪为益州总管、长孙澄为玉璧总管,
其他赵刚、韩雄、尉迟迥也先后被任命。
不过这只是地方军政长官的改制,具体的军队將领,还需要宇文护配合,因此宇文毓也不在朝堂上自取其辱了,下朝后写好詔书,让人送呈天官府。
天官府的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具体职责是吏部,也就是组织部、人事部的职能,其长官大冢宰卿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
在府中,宇文护看完了天王的詔书,笑著说:“果不出卿所料,彼意使人掌军耳。”
“此乃常理,我猜其中必有鲁国公。”
说话的是宇文秀,人如其名,清秀俊逸,风仪悠游,因此即便他是汉人,宇文护也將他引为心腹智囊。
宇文秀本姓杜,出身京兆杜氏,是普朝名將杜预的后代,京兆杜氏是关中望族,也是宇文泰大力拉拢的对象,因此他被赐了国姓宇文,是经典的京兆望族子弟入仕、成为西魏帝室亲重,又隨著周篡魏鼎而效忠宇文氏的路子。
宇文护笑了笑,將手中詔书递给他看,宇文秀扫过一遍,隨后说:“天王还举荐了秦郡公、昌城公与江陵公,想是要混在一起,让晋公您看不透。”
宇文护点点头,秦郡公是文王六子宇文直,昌城公与江陵公分別是是宇文护的次子宇文深与三子宇文会。
论地位,自然是鲁国公宇文邕最高,而自从周国建立以来,就以宇文宗室为主,无论真正作战的將领是谁,都会以宇文邕为名义上的元帅,除非宇文护亲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