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楚世家:挣扎求存(1/2)
楚国在经歷了一系列的內乱和衰落之后,终於迎来了一位有抱负的君主——楚悼王。楚悼王看著楚国这副破败的模样,心里那叫一个著急啊,他一心想要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可一直苦於没有合適的人才来帮他实现这个愿望。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吴起来了。
吴起,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在当时的诸侯中那是相当有名气。他之前在鲁国和魏国都干过,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楚悼王一听吴起来了,那高兴得就跟捡到宝似的,二话不说,先任命吴起为宛守,让他防御韩、魏。这宛守就相当於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负责守卫一方领土。吴起在宛守的位置上干得非常出色,楚悼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年之后,楚悼王就把吴起晋升为令尹,让他主持变法。这令尹可是楚国的最高官职,相当於宰相,掌管著国家的军政大权,可见楚悼王对吴起是多么的信任和器重。
吴起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深知楚国的问题所在,那就是旧贵族势力太强大,他们把持著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大权,腐败墮落,不思进取,严重阻碍了楚国的发展。於是,吴起决定从打击旧贵族势力入手,来一场彻底的改革。
他首先实行法治,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令,並公布於眾,让大家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了確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立了一根车辕在城门口,然后宣布:“谁要是能把这根车辕搬到指定的地方,就赏给他一大笔钱。”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觉得这肯定是骗人的,谁也不敢去尝试。后来,有一个胆子大的人,抱著试试看的心態,把车辕搬到了指定的地方,没想到,吴起真的就赏给了他一大笔钱。这下子,大家都相信了,吴起说话算数,法令可不是闹著玩的。这样一来,法治的权威性就树立起来了,大家都开始遵守法令,楚国的社会秩序也逐渐稳定下来。
接著,吴起又开始削减贵族的爵禄,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他规定,凡是没有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都要降低他们的爵位和俸禄,而对於那些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给予爵禄奖励。这一措施可把那些旧贵族们给惹恼了,他们原本靠著世袭的爵位和俸禄,过著养尊处优的生活,现在吴起却要断了他们的財路,他们怎么能不恨呢?但是,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还是坚决地推行了这一措施,使得楚国的財政负担大大减轻,同时也提高了將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吴起还对吏治进行了整顿,他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眾”是楚国政治的两大弊端,必须加以解决。於是,他一方面削弱大臣的威权,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另一方面,他杜绝权门请託之风,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此外,他还裁减了大量的冗官,选贤任能,罢除了那些无能无用之辈,使得楚国的政府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在军事方面,吴起也进行了改革。他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让士兵在平时耕种土地,战时出征作战,这样既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应,又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素质。同时,他还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充足的给养,加强训练。经过吴起的改革,楚国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后来的战爭中,屡立战功。
吴起的变法,在短短几年內,就让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楚国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在公元前 381年,楚国联合赵国大败魏国,威震诸侯。楚国的疆域也不断扩大,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收復了陈国、蔡国故地,將势力扩展到了黄河岸边,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可是,吴起的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復。公元前 381年,楚悼王病逝,这对於吴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失去了楚悼王的支持,吴起就像失去了保护伞一样,旧贵族们趁机发动叛乱,他们包围了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吴起变法也隨之宣告失败。
虽然吴起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它对楚国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它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如法治、整顿吏治、加强军事训练等,也为后来楚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而且,吴起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中国歷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起变法失败后,楚国又陷入了一段动盪不安的时期。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楚国也出现了一些有作为的君主,他们努力维持著楚国的稳定和发展,但楚国的国力却始终没有恢復到楚庄王时期的鼎盛状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楚怀王时期。楚怀王,名熊槐,是楚威王的儿子。楚国在楚威王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与齐国、秦国並列,成为战国时期的三大强国。楚威王去世后,熊槐继承了楚国的君位,也就是楚怀王。
楚怀王刚即位的时候,还是有点雄心壮志的,他也想让楚国继续强大下去,在诸侯中称霸。在他即位的前几年,楚国凭藉著之前积累的雄厚实力,在对外战爭中多次取得胜利,楚怀王也因此尝到了胜利的喜悦,自信心爆棚。
公元前 323年,楚怀王借著护送魏国公子回国的名义,派大司马昭阳率兵攻占了魏国的八座城池。这一行动让魏国和韩国感受到了楚国的强大压力,为了避免被楚国吞併,他们迅速与楚国建立了盟友关係,支持楚怀王对抗日渐强大的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