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晋世家:赵氏孤儿(1/1)
在晋景公执政期间,晋国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场足以改变晋国政治格局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下宫之难”。
故事得从赵盾去世说起,这位曾经在晋国政坛叱吒风云的人物,掌控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权势滔天,连国君都得看他脸色行事。赵盾一死,赵家的势力虽有所削弱,但依旧不容小覷。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爵位,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赵氏子弟也都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丑闻,打破了赵氏家族表面的平静。赵朔去世后,他的妻子赵庄姬,这位晋景公的姐姐,竟然和自己的叔叔赵婴齐搞到了一起。这事儿在讲究宗法礼仪的春秋时期,那可是天大的丑闻,简直就是乱伦,瞬间在晋国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纸终究包不住火,赵同和赵括得知此事后,气得火冒三丈,觉得这简直是给赵氏家族抹黑。他们一怒之下,就把赵婴齐赶出了晋国。赵婴齐苦苦哀求,说自己走了,赵氏家族会有大麻烦,可赵同和赵括根本不听,铁了心要把他赶走。
赵庄姬这下可怀恨在心了,心里想著:“你们把我情人赶走,我也不让你们好过!”於是,她跑到晋景公面前,添油加醋地诬告赵同和赵括,说他们意图谋反。晋景公一听,这还得了,谋反可是大罪啊!但他也不敢轻易相信,毕竟赵氏家族势力庞大,得谨慎行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对赵氏家族心怀不满的欒氏和郤氏家族,觉得机会来了,他们早就覬覦赵氏的权势和封地,於是纷纷跳出来,给赵庄姬作证,说赵同和赵括確实有谋反的跡象。晋景公一看,证据似乎很充分,再加上他本来就对赵氏家族的势力有所忌惮,担心他们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於是决定动手。
公元前 583年,晋景公下令,让欒书、郤錡等人率领军队,攻打赵氏家族。这些人早就盼著这一天了,接到命令后,立马带著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赵氏的下宫。赵氏家族毫无防备,面对突然袭来的军队,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
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赵同、赵括等赵氏族人,几乎全部被杀,赵氏的封地也被晋景公没收,曾经辉煌一时的赵氏家族,瞬间陷入了灭顶之灾。这就是著名的“下宫之难”。
不过,赵氏家族並没有被彻底灭绝,赵朔的儿子赵武,当时还只是个婴儿,在这场灾难中侥倖活了下来。原来,赵庄姬在事发前,已经回到了晋景公的宫中居住,赵武就跟著她一起躲在宫里,这才躲过了一劫。
另外,《史记》里记载的版本和《左传》不太一样。《史记》里说,罪魁祸首是屠岸贾,他是晋灵公和晋景公的宠臣,一直对赵氏家族怀恨在心。赵盾死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到处散布谣言,说当年赵穿弒杀晋灵公,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也是贼首,如今赵氏子孙还在朝堂上,必须要严惩。他不顾韩厥的反对,带著诸將,私自攻打赵氏下宫,把赵朔、赵同、赵括等人都给杀了,还想斩草除根,追杀赵武。多亏了赵朔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他们用计救下了赵武,公孙杵臼还牺牲了自己的性命。程婴则带著赵武,躲进深山,隱姓埋名,一藏就是十五年。
不管是哪个版本,“下宫之难”都对晋国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远的影响。赵氏家族的衰落,让晋国的卿族势力重新洗牌,欒氏、郤氏等家族趁机崛起,权力进一步扩大。而晋景公虽然成功削弱了赵氏的势力,但也没能完全掌控局势,卿族之间的爭斗依然激烈,晋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后来,韩厥站了出来,他曾经受过赵氏的恩惠,对赵氏的遭遇深感同情。他找到晋景公,劝说晋景公,说赵衰、赵盾对晋国忠心耿耿,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他们的家族就这样断绝祭祀,以后谁还愿意为晋国效力呢?晋景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再加上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於是就下令恢復了赵武的赵氏宗主地位,把赵氏的封地也还给了他。
赵武在韩厥的保护和教导下,逐渐长大成人。他牢记家族的仇恨,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才能。最终,赵武重振赵氏家族,让赵氏再次成为晋国的重要卿族。而“下宫之难”这段歷史,也成为了晋国歷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