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熬鱼(1/2)
第345章 熬鱼
何金银一行三人,赶赴津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络《新民日报》报社,
这是一家有著十几年歷史的民办小报,没有自己的新铅字和印刷机,只得委託当地印务局代为印製。纵然解放后得到了一定政策优待,依然只能勉力维持,每日出刊为四开纸、单册页,日发行量在一千份左右,利润极薄。
报社主编倒是配合,迅速召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唯二两名记者、两名杂务,又翻找出最近五天的未售罄报纸,主动接受北平来人的“例行检查”。
何金银与多爷对视一眼,笑容苦涩,这还查个什么劲啊..,
在確认《新民日报》从来就没有一位名叫“查一峰”的记者后,局面陷入短暂的僵局。
好消息是...这个辅华矿药厂生產部门经理金的妻弟“查一峰”,一定有问题!甚至此人极有可能,就是那封回电中代號“六零九”的保密局潜伏人员,即便不是,也有著莫大的干係。
坏消息是...茫茫天津卫,连“查一峰”这个名字都不能確定是否为化名,想找人?
谈何容易!
军令状在前,三人这趟出来的仓促,连张路条都没有开具。稍一合计,由多爷带著二组另一名成员向当地同行“求助”,必要时联络北平局里正式行文知会。何金银自己则计上心头,转而打起津门“地头蛇”们的主意来。
万没想到,不仅在西於庄见到了“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的食品二厂,还在根本没报什么幻想的前提下,通过复述金描述的“查一峰”体型、样貌,只短短一个下午的工夫,就找到了“查一峰”的落脚点。
说来也巧,查一峰的“本职工作”是倒腾西药、赚取差价,尤其在北平的走私交易市场被打掉后,很多私下交易只能转而在相对“宽鬆”些的津门进行,这一行当见不得光,
自然少不了和天津卫的“特產”混混儿们打交道,
袍带混混儿和孙二爷虽然用何金银留下的那根金条为本金“转型”正行,但以前的故旧关係怎么可能轻易断掉,“寻人红”不过洒出去一个下午,就有当地混混儿来食品二厂通风报信、领取“外快”。
既惊又喜的何金银一方面托孙二爷差人去给多爷送信,一方面马不停蹄、率领著十几名青皮混混儿出身的“热心市民”摸黑赶到查一峰的住处。
“荣哥儿,事成之后,协助抓贼的奖金什么可以不要,但是锦旗一定给我们食品二厂送上一份,眼下这荣誉比什么都重要..:”
孙二爷注意到何金银愈发古怪的眼神,急忙忙解释道:“不是咱爷们几儿贪心、不识好岁,人民政府是好样儿的,不问平民老百姓徵税,但是厂子现在聚拢的故旧越来越多,得按时缴纳税款,有这一面锦旗在,保不齐能享受到什么优惠政策..:”
何金银一挑大拇哥儿:“二爷,士別三日,当刮目相看!”
“承让、承让!”
眼望著已经被混混儿们“包圆儿”的查一峰住处,何金银心头犹豫,万一查一峰真是那位“六零九”,身上必然携带有“傢伙事儿”,这帮热心肠的汉子们...没必要白白牺牲。
说不得,真就得自己逞一次能,翻墙进院..
思量间,多爷带著公总的最新消息及时赶到,洛局指示,在津门同行的帮助下,“围而不打”,北平今晚就能有支援赶到,爭取从这个“查一峰”身上顺藤摸瓜、拔出萝下带出泥,千方別打草惊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