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自新(1/2)
第262章 自新
“啪嗒”声响,笔帽扣合,屋內一时陷入沉默,
一如十个月前何金银初到北平的那晚,叔侄对谈,只不过这次,形势调转。
“二叔.”/“公安同志..”
两人同时张口、又几乎同时闭嘴,四目相对,似有方语千言。
“我寧愿您喊我一声『荣哥儿』,也不愿听见您以职务相称。”
何金银將桌案上的资料从容收起,摊开一张白纸,笔帽再度拔插的声音清晰可闻。
执笔在手,脑海里回闪过几段过往,既有“送水拉车、扛包搬砖”的刁难,
也有北平城恢復供电当晚递烟时那一句“三代之內,必出兴家之子”.:
抬眼再看何大清时,口吻反而轻快了一些:“二叔,您说这张白纸,是笔录呢.:.还是『嫌疑分子登记表”呢?”
何大清似是被一声“二叔”触动到了心弦,眼袋剧烈的眨动两下,一声轻嘆,隨即不再犹豫,从袖间掏出一份皱皱巴巴的《北平晚报》,常年在锅台灶案前忙活、遍布皱纹的手掌,用力將这份北晚在桌案前抹平压匀。
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二月时就刊登的一则消息,题为《反动人员赶快登记自新》。
红笔在米粒大小的字跡间圈出一句话: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围城结束后,面对城中鱼龙混杂的局面,公总、纠总、警备司令部都对外张贴有这种“自新告示”,號召那些动摇的、残留的、潜伏的有关人员,在限定期限內向各指定机关登记、悔过自新。
只要態度诚恳、认罪积极,主动上缴一切证件、武器、组织、电台、档案,
停止活动、重新做人。本著“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精神,对待大恶跡者公正审理、公开判处,对待小恶跡者则从轻、从缓,甚至可以安排工作、或发放路费还家。
政策不可不谓宽鬆、不可不谓英明,但是.:.有时间限制。
从二月到十月,黄菜...早凉了!
何金银双眼一闭,暗叫“糟糕”,再睁眼时从牙缝间挤出两个字:“糊涂!
3
恶狠狠的语气似乎將何大清嚇了一跳,双膝发软,硬撑著桌面才不至於萎靡倒地。
自从这个“好大侄儿”莫名其妙突然加入纠察队开始,他就隱隱约约有一种“百姓见官”的天然畏惧感。再度重逢时,对方已经换上一身公安皮囊,在这个年纪来说,称得上一句“平步青云”,这种畏惧更甚三分..:
只不过倚仗著长辈身份,勉力支撑,直至这一刻,这种挤压已久的情绪如开闸泄洪一般,彻底爆发。
“长官、警爷、老总、同志!您说的是!是我糊涂!是我猪油蒙了心...”
何金银原本起身向外走的动作闻言为之一滯,他本想去侦讯处请来值班的同事,虽然部门不同,但先后经歷专案组、黑金案,相信即便不是郑朝阳、郝平川这些个熟面孔,多少也会留点情分,正式问讯前的问话环节...能充许自己旁听。
可见到何大清这般怯弱的反应,何金银敏锐的察觉出一丝不对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