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觅跡(2/2)
“兄弟算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昨儿我还特行科待的好好的,就因为配合你嚎了一嗓子,一纸调令,这就来苦哈哈的赔你蹲大街了...吃你碗滷煮怎么了?”
郑朝阳的手艺还真不赖,锅勺搅动间像模像样,远看这两人,真就是北平城里再寻常不过的市井场面。
实则郑朝阳嘴上丁点儿不客气:“赖我!“蛤与马”,可是都是你自己个儿说的d
重新拾起“老本行”的何金银,好整以暇的端著碗吸溜了一口:“还真別说,堂堂侦讯组组长伺候咱伙食,这待遇在全北平也是独一份儿.:.只是,隔著前门大街一溜儿饭庄子,您挑这么个位置买卖吃喝,真就不显眼?”
郑朝阳手下活不停:“打扫乾净的广场和故宫博物院,本来就是近期进京与会人员的重点参观对象,咱们的巡逻队伍又只负责治安维护、並不驱赶,做小生意的都上赶著来这儿...喏,不信你瞅。”
拌嘴的工夫,隨著日头逐渐奔上中天,往来天安门广场的人流逐渐增多,挑著葫芦串儿的、往金水桥边一蹲开张卖人儿的、喜气洋洋卖针头线脑儿的,还真別说,与后世那秩序井然的广场,截然不同。
往来人流除了知道大典在即、慕名前来参观的游人,悠哉悠哉的北平市民也不在少数。
让何金银尤为异的是,竟然还有不少“钓鱼佬”。
腋下夹著粗製马扎、手里提溜著小铁皮筒、著竹製鱼竿的人不在少数。金水河的垃圾自从被清理一空后,水质逐渐恢復,沉底的淤泥垃圾反而更好的滋养出一群野鱼..:
两岸联排的玉石栏杆旁,已经有不少“钓鱼佬”开始享受天安门前垂钓的乐趣,就连横跨金水河的金水桥面,都有晚来的“钓鱼佬”抢位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更別提还有不少围观钓鱼的看客.::
何金银等人开始在人流间穿梭,除了儘量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份以外,重点关注的就是“身高一百七十公分上下、体重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成年人,尤其是嘴里叼著香菸、
脚下踩著皮鞋的.::
半天时间下来,纵然偶尔有“活儿”暂时离场,场外负责观察的郝平川等人就会安排自己同志“补位”,倒也没露出什么岔子。但何金银心中对公安中央纵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为別的,只这半天观察下来,就能清晰的分辨出,老百姓们足踏的多是硬底布鞋,
什么千层底、灯芯绒儿的布鞋都算是少的,甚至还能见到九月天打赤足的.:.皮鞋真是少见。
至於香菸,更是五八门。別说什么“飞马牌”香菸屁股,单连郑朝阳报告里提到的“老刀牌”、“哈德门”都不算是常见,更多菸民抽的还是菸袋锅子和自製捲菸一废报纸裁剪成条,裹上稀碎菸丝沫子,舌头唾沫一舔一卷,土法香菸一只速成。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三天,何金银在重新体会同和车行生活时,也真切感受到了物价的飞涨。现如今的北平城里,已经成为主流通货的新幣,“千”这个货幣单位已经开始不够看了.:
第三天的正午,一如既往的枯燥蹲守,何金银正蹬著三轮车、载著新拉的客人从金水河边骑过,猛然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哨声,急促、有力!
正坐在三轮车后座的客人,就见刚才还一脸和煦、蛮好说话的年轻车夫,身子绷紧、
从三轮车座上一跃而下!
整个人饿虎扑食,直奔向一个仓皇而逃、身穿西装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