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入职(1/2)
第157章 入职
何金银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委婉谢绝吴老好意。
不因为別的,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先辈的智慧凝结出的果实,或许对於后世而言,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基础知识”、“常识”。但在这个知识诞生、演变为“常识”的过程中,耗费的何止是千万人的心血与时间。
知道结果再逆推原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比较好..:
相比於吴老口中那不明所以的“文化教员”职位,“恬不知耻”的讲,何金银对他老人家口中隨口一提的“大功”更感兴趣..
此时吴老谈兴正浓,由张队与何金银一左一右扶著,漫步在秋夜里的操场。
“早在五四时期,北平、上海的共產小组,就曾在传播马列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工人群体没有文化、不识字,十人中只有一人能看报,不利于思想的传播与蔓延,从那时起,
如何普遍性的教育识字,就成了我们钻研的课题。”
“武昌第一纱厂、汉阳兵工厂就曾尝试开办过这种夜校模式的识字班...在瑞金时期,也制定过一系列识字教学.::”
“红军时期,每个连队都曾开设过唱歌组、识字组、读报组、墙报组...为的,就是能带动战士们学习识字的积极性。即便如此,“要求每个战士每天学会三个字”还是殊为不易,不仅仅是因为打仗、奔波、动盪的缘故..:”
说到这时,这位足以称之为“教育界活化石”的老人语含萧瑟:“更多的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適的办法.::”
“我在延安时,也曾尝试过用拉丁化新文字扫除文盲,举办冬学、夜学,吸纳妇女同志、中老年同志,但始终效果不佳..:”
夜间风寒,张队见吴老越说越激动,连连用眼神暗示何金银,奈何这个平日里有几分小聪明的小子,此时也只顾著缩头缩脑,一点也没有“爭先”的气势。
张队只得自己说道:“吴老,现在不是有了这套『汉语拼音”么?我们只需要在合適的时机,大力推广,从机关单位到镇乡公所,从战士到百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吴老甲之年的眼中满含希冀,吶吶复述著:“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讽讽秋风中,何金银看著这位將一生都奉献给这个国家的老人,心中肃然起敬!
他不知道的是,在近代史中,尤其是在国门被叩开之后,有相当一部分文人將国家落后的原因,归结於汉字的繁难。
进而更是有激进者要求废除汉字、学习洋文,改用“字母文字”一一即拉丁化反切音字,不少在后世极具名望的文人墨客...都曾鼓吹过这一所谓的“改变”..
这一度让这个国家传承上千年的文字,在本土的地位摇摇欲坠、岌发可危...新中国成立后,同年就立马著手研究如何逐步改革旧教育、发展新教育,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给汉字注音。
歷时八年,重重险阻,我们所熟知的“啊喔鹅衣乌迁”才在58年正式面向全国推广。
何金银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带来的“啊喔鹅衣乌迁”这二十六个字母,將会让这个在一片废墟上破土而出的新生国家,少走多少年的弯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