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举荐马周(1/2)
两仪殿內再次陷入诡异般安静。
李世民望李承乾冥思苦想之態,一乐,內心竟多了几分舒適,当真神奇至极。
而此时李承乾颇为纠结,机会至眼前,不塞点人,那岂不是大亏,但不敢乱来,以免让李世民看轻,一言否决。
“不知阿耶欲將《氏族志》修至何种程度,是將皇族李氏列入首位,余者皆参照以往,小作调整。或大刀阔斧,重编氏族?”
李世民微微诧异,道:“你作何思虑?”
“儿以为,若是小修,仅將皇族李氏列入首位,著礼部尚书领礼部眾臣编纂即可,若是大刀阔斧大修,则编纂人员需慎重一些,不患不平患不均。”
李世民收起异常心思,莫非承乾於政事一道,也颇有长进。
“自然是大修!”
李承乾依稀记得史上《氏族志》修了两回,目前需摸透李世民心思再做塞人之举,道:“既是大修,阿耶可有准则?是以往昔门第高低划分等级,或是今日官品、人才论等级?亦或是阿耶另有章程?”
李世民闻言一震,李承乾竟能问至要害之处。
“你以为哪种是为优?”
李承乾见李世民此等反应,心中已然明悟,二选一,错误答案都盖住了,还用选?
“当以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
李世民脸上已有笑意,其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却是为何?”
李承乾无语了,李世民这是考究上癮了。朝中官位高之人,基本上都是为大唐出生入死之人,若是还把人家定为低等,谁还卖命?为何封建王朝,勛贵与国同休,便是如此。
“官品高者,於大唐有功,理当紧隨皇族之后。彼旧门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官宦,偃仰自高,唯矜远叶衣冠,於大唐无功,何以居高等。”
李世民不顾仪状,狠拍大腿,噙著笑意,道:“承乾,一语中的矣。”
李承乾见时机成熟,道:“阿耶,编纂人选,儿心中有数!”
“速道来!”李世民也是兴致盎然,想听李承乾推选之人同自己预选之人是否有相似之处。
“吏部尚书高士廉、太子左庶子于志寧、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fen)共同编纂。”
李承乾挑选之人同歷史上几乎相差无几,唯一区別用于志寧换掉御史大夫韦挺,韦挺此人曾打探过李承乾,定无好意。那不好意思了,一片凉快去。
大唐初期,士族以山东士族、江左士族、代北士族、关中士族四集团为主,前两者属於旧士族,门阀根深蒂固,山东士族最盛,江左士族实力大为削弱,而代北士族与关中士族为新士族,均为皇族以及朝廷勛贵,相互联姻,维护大唐统治。
李世民微微吃惊。心道:此四人竟有三人与朕不谋而合,用于志寧亦无不可,且此次便是由其领东宫诸臣上奏,如此让其占得一位又何妨,当作嘉奖罢了。
“此四人可有考究?”
李承乾胸有成竹,东宫必占据一席,李世民你也不好使!
隨之,恭谨道:“儿以为舅爷於士族威望甚高,亦是外戚,熟知山东士族,让其居中调和,最为妥当。於庶子世居关陇,熟知关中士族;岑侍郎曾仕江南,熟知江南士族;而令狐侍郎出身河內世家,熟知代北士族,故儿以为此四人能担此重任。”
李世民抚须长嘆,李承乾量才之想几乎与己如出一辙,莫非是父子连心,心有灵犀乎?
“承乾,大善矣,便依你所选而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