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黄帝轩辕,《五岳》(1/2)
第248章 黄帝轩辕,《五岳》
接下来数日,
李砚知所在的琅琊院,不断有钦天监监生前来。
他们先探討初境功法,而后便拿出自己的方术,向李砚知討教。
连续经歷两次之后,李砚知也察觉到了什么。
这些钦天监天骄请教功法是真,变著法告知自己的方术也是真。
主要是他们整理出来的方术,极为详细,將自己从第一块不化骨开始,直到跨入二境的步骤,
都做了详细阐述。
虽说他手里有商黎送过来的顶级方术详解,但这些天骄监生的方术修炼过程,也总能给他带来一些灵感,增加各个方术的熟练度。
稍微一思索,李砚知便明白了这些钦天监天骄的心中所想。
本著投桃报李的態度,李砚知也没有吝嗇,將自己从方术详解中参悟出来的各系方术修炼经验,与前来探討的天骄监生做了交流切。
这些钦天监监生回到红枫院,其他人便会询问进度如何。
“李文书的悟性堪称惊世骇俗,明明对一些方术並不算太过了解,但总能有灵光乍现之处。”
“我等一开始过去还抱著传授方术的心態,结果到了后面,李文书也在为我等提供新的思路“怪不得此人会成为定法之人,对功法和方术的领悟能力,让人惊嘆。”
“我建议诸位儘量都去討教一番,必定能有所收穫。”
回来的监生忍不住感慨道,
“我感觉李文书开闢十二座內景道宫的想法,有戏。”
红枫院中的气氛越发躁动,方术是他们修炼到如今的根基所在。
而李文书竟然在刚接触的方术中看出些许漏洞,或是弥补之策,若不是亲眼所见,愣谁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时间问题,李文书修炼的方术太多,要求太高,哪怕他的悟性再如何惊人,也需要费大量光景。”
有人出言询问,“诸位以为,李文书何时能映照出十二座內景?”
“能否赶在定法大会前完成?”
这个问题出来,不少人都在沉思之后,面露难色地摇头。
隨著交流渐渐增多,他们对李砚知的悟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自问在这方面,比不上李文书。
奈何,这位李文书的气魄大的嚇人,竟然要以一己之力,映照十二內景,观想自然十二神。
“我估计若是能有个三年光景,李文书应该便可成功,毕竟他之前只擅长四大方术,还有八种方术需要从头开始。”
“若是换成旁人,最起码要十年往上。”
“三年时间太长了,定法之事可等不了这么久”
话音未落,只听到远处传来轰隆隆,好似山峰倾塌的声音传来。
眾人纷纷循声看去,动静传来的方向,赫然是琅琊院。
“这是—?””
琅琊院,
李砚知服下一粒从宝山取来的灵血玉金丹,周身似乎有熊熊火焰燃烧,明明看不清火光,但周围的空气都在扭曲。
灵血玉金丹乃是滋补气血的大药宝药。
服下之后,本就雄浑的气血疯狂暴涨,化作海啸一般在体內奔涌。
白玉京上,
人性、神性,以及苍生三道烽火疯狂暴涨,冲入体內深空。
剎时间,血肉摇晃,腑臟震颤,
无形中似乎有大量厚重的大地之力,在体內升腾。
烽火贯穿一处深空,遁入脾臟之內。
脾土內景,开!
李砚知洞观脾臟。
感受著脾臟之中不断膨胀的內景天地,心有所感。
五行之中,木属东、火属南、水属北、金属西,而位於中心的,是土!
土,乃大地生命之本。
厚德载物,孕育生机。
內景初开,道宫未显,李砚知一指点在眉心,“斩魂!”
又一次七窍流血,但他早已习惯,迅速將其与神性相融,形成神魂,隨后大量炼化旧神意志,
形成全新的一缕神明意志。
紧接著,神明意志入主脾土道宫。
轰隆隆—
大地在震颤,地底深处仿佛有地龙翻身。
小白狐趴在远处的巨石上,无奈地看著李砚知。
三天两头闹动静,连让狐狸好好睡一觉都做不到。
新开闢的脾土內景中,天地率先分开,更具体的说,是大地先一刻显化,並且迅速成型。
李砚知意识沉入悟道世界,代表《三山》的方术星系中,大量星辰坍缩,又有更多星辰诞生。
一尊恢弘神圣的强大虚影,诞生而出。
金黄色的神袍迎风飘展,山川河流秘纹密布其上,仿佛將整方世界纳入其中。
神明虚影一步跨入脾土內景。
李砚知凝练而成的神明意志,悄然融入。
剎时间,脾土道宫似乎拥有了核心一般,爆发出隆隆天音。
天地初分,大地绵延。
轰!
轰!
一座座山岳拔地而起,好似有真龙在地底穿行,山脉耸立,玄黄並起,转瞬之间,便似有百万载岁月流逝,流淌著厚重与浩瀚。
在大地正中心,一条条山脉化作真龙,冲霄而起,化作一方大地宫闕。
神明虚影一步跨入其中,定鼎乾坤。
琅琊院中,地面隆隆作响,李砚知坐下的巨石在震颤,一股股浓郁的大地之力,几乎要从无形化作有形,犹如一条条蛟龙在院中嘶吼咆哮。
声势越发浩大,仿佛下一刻就要爆发大地震,吞噬四周一切。
大地蛟龙不断冲入李砚知体內,填补初开的脾土道宫。
李砚知双眸睁开,暗金色光晕在眼底肆意流淌。
眼前的大地,似乎被他彻底看穿,脑海中对於土行之力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感觉·
李砚知分出一缕意识,沉入悟道世界。
《三山》方术星系疯狂向外扩张,几乎所有星辰都在剎那间震颤,大量星辰犹如一层又一层潮汐涤盪。
【《三山》方术演化,获得大量感悟,《三山》方术蜕变。】
【领悟方术《五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