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瀆神之罪(1/2)
第246章 瀆神之罪
將望气法与映照法相结合,这是张启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如今,刚好有机会和同层次,甚至比自己更高层次的天骄人物交流,张启並没有藏私的意思。
望气秘法,並非一个简单的看而已。
更有养气蕴气培气之妙用。
在望气师的眼中,万事万物皆有气,而既然有气,便可以更改、提升,乃至毁灭。
气越强,就代表能从这方天地接引的势越强,或者说运道越强。
这也就是所谓的气运。
若是凡俗世界,顶尖望气师甚至有拨弄王朝更迭大势之手段,世人称之为屠龙术,养龙术。
但在现在的天地之间,因为方术修炼的普及,方士的气运非凡人可比。
故而一般望气师已经很难真正一窥天地气运,唯有顶尖望气师才能窥伺一二还要防止气运反噬。
但这並非意味著望气师的消亡。
天地大势难以判別,甚至个人气运也不好完全窥探,但同样可以用来寻宝,
布阵,修炼。
甚至因为人间气运的整体提升,再加上望气师本身实力的增强,望气之术运用的方向,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有更多开发空间。
张启將望气之术应用到映照內景上,无疑给李砚知提供了新的灵感。
“在內景修炼上,我的思路是,先为內景养气,待內景之气足够强大之后,
再结合映照法,开闢內景—“
提到自己的修炼思路,张启侃侃而谈,
“这一点,与李文书在开闢五天脉时,先蕴养五臟之气,颇为类似。”
张启此番说法,让李砚知眼前一亮。
的確如此,虽说他將映照法与烽火相结合,比一般的映照法更强。
但是想要轻鬆映照內景,依旧存在不小的障碍。
张启的养內景之气的法门,无形中可以將这个障碍,再次缩减不少。
“敢问张兄,此內景养气之法,该如何修行?”
李砚知的请教,让张启浑身舒坦,就好似酷暑吃了冰镇西瓜,爽的不行。
果然,只有真正的天骄,才能懂得我的修行之妙用。
那些凡夫俗子,根本就不懂,还整天说我神神叻叻。
我还是太强了啊。
张启顿了顿,“內景因心而生,蕴道而涨—“
“我结合观想之法,先在冥冥之中观想一处蕴道世界,而后再以养气之法,
蕴养此地。”
“待心念不动,而天地自现之时,再以映照之法,接引蕴道世界,形成內景——.”
张启的方法非常玄乎,在没有开闢內景的情况下,先观想出一座內景雏形。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先幻想出一个想像中的內景出来,然后一点一点蕴养,
最后生生映照成现实。
说起来都有些唯心。
但偏偏还真能让他给练成了。
果然有两把刷子。
张启的修炼之法,確实有其精妙之处,那蕴养內景的路子,若是蕴养得当,
在开闢內景后,依然可以用。
“如张兄所言,是否在一开始就在身体某处对应方位观想出內景雏形,会比较好?”
“比如按照五行之属,对应五臟处观想內景雏形——.”李砚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在映照內景道宫时,便是按照五行对应去映照,这样应该也更加有底气支撑。”
张启若有所思地点头,“的確如此,若是有李文书构建五行天脉的基础,的確可以以五行之属事先观想內景雏形—”
李砚知脑海中又蹦出新的思路,“若是按照这个想法继续延伸的话,常人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头雾水很难观想出內景雏形。”
“是不是可以先观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然后再映照会更方便?”
“就相当於先观想神明,但是把神明换成天地万物,用来填充內景,之后待內景开闢,也可酌情观想神明—..—”
一旁的董彬也是望气司监生,闻言,眼晴顿时一亮,不禁抚掌道,
“李文书所言甚是,我之前也在想,观想法也不一定要观想神明,山川河流乃至大海星空,皆蕴其神,也应可观想。”
张启的思路也一下子被打开了,“按照这种说法,道家典籍中所言的洞天福地,是不是更容易蕴养出气来?”
张启和董彬在琅琊院待了有一个多时辰,一开始单纯的只是在聊內景的修炼,后来更是谈到瞭望气秘法,让李砚知大呼开了眼界。
【听闻张启讲解望气之术,获得些许感悟,《地脉》熟练度+10;《霞光》熟练度+10;《月华》熟练度+10;《陨星》熟练度+10。】
【董彬阐述天光地气风水理论,获得些许感悟,《呼风》熟练度+10;《唤雨》熟练度+10;《地脉》熟练度+10;《霞光》熟练度+10;《月华》熟练度+10;《陨星》熟练度+10。】
望气之术,包罗万象,並不是常人想像中的单纯看天象望气。
是涉及到了世间方物之气,乃至天地运转的理论。
仅仅只是听二人讲述他们曾经修炼望气秘法时的过程,李砚知便获益匪浅。
等到临近午后,二人方才依依不捨起身告辞。
李砚知送二人出去的路上,出言问道,“若十二自然之神皆有对应修行之法,两位觉得该如何分配,才能让天下之人都可达到较好的修行效果?”
张启和董彬对视一眼,稍作沉思之后开口道,“若是强行分配,恐会造成浪费。”
“毕竟每个人总会有所擅长和不足,扬长避短方为正道。”
“但如果没有指引,任凭大家隨意修炼,也很容易失去方向,反而耽误了宝贵的修行机会。”
“按照我大夏的官学之制来安排,会不会更好一些?”
李砚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抱拳道,“多谢二位指点。”
“不敢不敢,那我等先告辞,待有新想法,再来叨扰。”张启和董彬抱拳回礼。
两人在回去的路上,
“果然郑子安诚不欺我,这位李文书,当真有些真才实学。”张启忍不住感嘆道。
“想不到他连望气都有所涉猎,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典籍卷宗。”
“这样来看,实在是我懈怠了,太过关注望气之法,反而失了大局观。”
董彬笑道,“世间如李文书这般的年轻一辈,能有几人?大多数都先著重一道,而后再以一道演万道。”
“但李文书却不同,他要以万道演一道,著实气魄惊人。”
“不过,更让我在意的,是他最后临走前问的问题。”
张启侧目,“十二神修行之法,如何分配?”
董彬点了点头,“我在想,他为何会问这个问题?难不成是想开创对应十二自然神的修行之法?”
张启闻言,脑海中下意识只觉得荒唐,“应该不可能吧?”
“李文书初境之法也只有一部,你方才不也说了吗?他走的是万道演一道的路子。”
董彬走在石阶上,“之前郑子安与李已也曾说过,李文书开闢了两座內景,
而且还要开闢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