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按下葫芦起了瓢(2/2)
“他……他在新加坡工作……”余航急中生智,连忙编了一个理由,试图矇混过关。
“哦,那下次我去那边开会的时候,再和你父亲好好聊一聊吧。”
……
说话间,游船已经在黄浦江上兜了一圈,完成了航速测试。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著航速的测量结果。
“差8%。”测试人员脸色难看地报告道。
果然不出所料,多增加的几吨重力块,必然会导致船舶航速下降。
可如今航速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最低標准,却又无法达標,这让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船舶航速不够,船东是肯定不会同意收货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参数达不到,是要支付违约金的。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船舶的动力,提高推进效率。
可更换主机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可是船上最昂贵的设备,而且拆卸和安装都非常麻烦。
所以,目前这个问题確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改变船体的外形,减少阻力或许可行。”安辉博士是研究船舶性能方向的,自然会想到这个方法。
“改?且不说已经建造好的船体很难进行改动,就算能改,你能知道哪种外形能够有效地减少阻力?又如何保证能够提高8%的航速?”
傅星文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毕竟这是涉及到专业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前世,余航是作为船厂代表和傅星文合作的。
那时的傅星文自然要比现在年迈一些,但也是和现在一样,平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一谈起专业问题,就会变得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有好几次,傅星文作为专家评审来评估余航负责的项目,提出的问题个个都直戳要害,逼得余航屡屡汗流浹背。
好在只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傅星文也都会认真接受,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余航受益匪浅。
所以,他才会在重生后,上大一唯一的一门专业课《船舶概论》时,看到授课老师是傅星文,便主动来找他,希望能得到傅星文的指导。
而眼前的这个问题,確实有些棘手。
余航前世做的大部分是大型船舶设计,可调整的空间比较大,別说增加几吨,就是增加十几吨、上百吨,也能通过调整全船的重量分布来解决问题。
可越是小型船舶,可调整的空间就越小,反而更加困难。
眼见实验室的博士老大哥都被训斥得抬不起头,其他人更是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开口。
尤其是林碧萱,这次的主要责任在她,平时总是在人前高谈阔论的她,此刻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听到黄浦江的波浪轻轻拍打著码头的声音。
傅星文也沉默不语,眉头紧锁。
这次他本想著给一个小型项目来锻链一下自己的团队,却因为学生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导致几百万的船无法交付,说实话,他心里也很著急。
造船就是这样,如果在设计阶段的错误没有被及时纠正,到了后期想要修改,成本就要成百上千倍地增长。
“试试更换螺旋桨吧,把三叶桨改成四叶桨,再试著调整一下螺距比,应该可以提高8%的航速。”余航突然开口说道。
他搞了二十多年的船舶设计,还经常会研究各种相关的论文来解决现场问题。
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项国外实验报告,好像有类似的结论。
“你確定能行?”傅星文当然知道螺旋桨的性能会影响推进效率,但那时国內对螺旋桨的研究还非常少,实验数据更是难以获取,所以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更改螺旋桨的参数。
余航思考了片刻,默默地激活了系统,费了10个商城货幣,精確地搜索出了“xx水池实验螺旋桨图谱”数据,然后將该船的相关数据填入系统,很快便得到了一个理想的螺旋桨模型。
“能!”余航回答道,眼神中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