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牛刀杀鸡(1/2)
第385章 牛刀杀鸡
次日,岑丹初隨中军逼近湘潭,停於旧城。湘潭原有一座旧城,最早为屯兵用,已废弃,位於城南十里外,正是涟水与湘江匯合处。
湘潭与长沙不同,位於湘江西岸,东门为水门,直通湘江。正如斥候所说,清军以沉船、排柵拦阻江面,又在湘潭东门城楼上布设火炮,封锁湘江。
亲兵第一协协统杨方过来求见,说道:“国主,韃子防守比较保守,除在塔岭、刘树岭、云湖桥三处设防外,未在湘潭城外驻军。吾昨日抵达旧城,隨即渡过涟水,相继攻克塔岭、云湖桥两座营垒。今日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刘树岭,一路进攻湘潭南城,先用竹梯试探攻城。”
虎賁镇编有三个亲兵协,第二协、第三协都是今年新编的,战马、步枪都很紧缺。只有第一协久隶虎賁镇,一人一马,枪弹充足,因而充当西路先锋,沿湘江西岸前进。
“听侦侯讲,八旗主力仍在长沙,湘潭的韃子有哪些?”丹初问道。
赤军侦察情报有两套系统。侦侯隶属於情报局,情报局则直属於南越王府,在战场、敌后都很活跃。斥候隶属於军队,標以上部队都编有斥候,主要在活跃在战场上,特別是战斗前线。
如此设置虽有重复浪费之嫌,却有利於消除情报盲区,最大限度地获取情报。这在战时,意义不言而喻。
“昨日交战时,我们抓到了不少俘虏。说是城內有一队满洲八旗,大约两百多人,有一营汉军八旗,是沈永忠的部下,还有两营绿营,一营北直隶兵,一营湖南兵。此为营兵,约有六千。又有团练乡勇,共有三团,约有四千人。”
守军有一万人,听起来很唬人,却以两百多满洲兵驾驭六千营兵、四千乡兵?就这种成分,还能阻挡赤军攻城?
杨方隨即补充说道:“湘潭是座小城,城墙周长仅三里,夯土结构,城高只有两丈。城內编户二十一坊,实际缺额很大。韃子以六千营兵、四千乡兵守湘潭,兵虽眾,却人心不齐,反易被我军所乘。
“值得注意的是,韃子在长沙、岳州、常德等府推行保甲制,又鼓励田主乡绅办理团练。颇有些豪强田主受其蛊惑,组织团练乡勇抵抗天军,试图螳臂当车。”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强化对基层的统治,詔令在全国实行里甲制。大致,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十户富户轮流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每十户编为一甲,选一户为甲首。里者,城中称坊,城郊称厢,乡村称里。
里甲主要承担粮赋交纳和基层自治的功能。自明朝中后期起,为加强治安,由王阳明起头,明朝开始在全国推行保甲制。但此时,明朝国力已经衰弱,组织动员能力较明初下降很大,保甲制推行得並不理想。
清承明制,入关后重用酷吏,在各省强化里甲制和保甲制。去年,顺治又詔令南方各省大办团练,配合八旗、绿营对战清军。
团练自古有之,晚明农民起义频繁,明廷亦大力鼓励团练,称团练乡勇为乡兵。清廷则更进一步,詔令在南方、西北各省成立团练局,总办乡兵事宜。
湖广地处战爭一线,又与两广、江西接壤,受赤军影响较大。满清湖广巡抚何鸣鑾、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督办团练十分得力,为乡兵“团总”保举武职,授予绿营“千总”的职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