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爆裂1):石破天惊(1/2)
第51章 (爆裂1):石破天惊
6500万年前,太阳系按照尼古拉·特斯拉的火星爆裂计划,他和阿博特等人的飞船舰队必须远离太阳,躲在木星或者土星后面。
土星距离爆裂点更远,当然也相对更安全。特斯拉需要选择一颗合適的卫星作为未来几十年暂时存放基因组织和大型计算机的基地,他选定的目標是土卫八。
在整个太阳系直径大於500公里的卫星中,土卫八是距离母星最远的一颗。它到土星的平均距离为356万公里,而其它较大的卫星最远平均距离都不足200万公里。
距离母星远,绕行周期就长,土卫八每79天绕土星一周。火星爆裂后,碎片到达土星系的时候,因为土卫八绕行速度慢,所以它可以躲在土星身后的时间相对更长。
飞船的安全舱刚刚降落到土卫八表面,特斯拉和阿博特就开始忙碌起来,环绕土卫八的飞行器也传回了实时的画面,十几年来,无人智能设备已经建成了环绕卫星赤道大半圈的管道工程。
玛利亚好奇地问道:“这些上千公里长、类似输油管的管道就是你所说的『脉管”超光波电站吗?”
“准確地说,环绕赤道的这些管道是脉管超光波电站的地面部分,管道的一端会连接18万公里长的碳纤维管,由顶端的飞行器藉助卫星赤道离心力发射到太空中成为超光波电站。”特斯拉说道。
“这种脉管电站建设成本低,但其稳定性很差,跟特斯拉原来提出的火星环状脉管电站无法相比,好在我们对这个电站的预期寿命只需要几十年就足够了。”阿博特补充道。
“我们飞船上不是携带了小型核反应堆吗?特斯拉告诉我,使用上万年都没问题。”玛利亚对阿博特追问道。
特斯拉耐心地对玛利亚解释:“飞船上安装的核反应堆为推进器提供燃料动力,但改造成核发电站是很困难的。而我们这么多人和设备需要在土卫八上等待地球大气沉降,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造一座临时性的脉管电站是很有必要的。”
三人不再討论这个话题了,玛利亚警见安全舱墙上的电子屏幕显示的倒计时,离火星爆裂还有35天。
一个月以后,火星活体机器人费尔曼坐在一个狭长的控制室里,他面前是一排排显示屏,各自跳动著实时监控数据。18万公里高的超光波电站將巨大的能量持续灌注到火星內核。
火星內部的液態金属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激盪、膨胀,火星地壳裂开一条条蛛网似的裂缝,爆裂临界值已经达到了99.9%。
活体机器人的眼球形摄像头將视频信號转换成数字串码,在他头部的脑机融合计算机中快速地运算著。
地球在火星轨道前侧120度,金星和土星相合与太阳三点一线,位於火星后侧120度。土卫八基地在太阳和火星连线方向上正好被土星挡住,这个时间窗口可以持续5天左右。
此时,最需要精准控制的时间就是火星爆裂后的碎片飞到地球时,要撞击在塔岛电站的背面,
也就是maya地区,时间窗口只有两小时。
活体机器人费尔曼可以通过调整输入能量的大小精確控制火星最后的爆裂时间,显示窗口期的屏幕变成了绿色,费尔曼对所有数据再次进行覆核,它確定无误之后,激活了自己脑部那个特殊的神经元区域。
就像正常人按动了按钮一样,能量控制系统接收到活体机器人的指令,將能量输入值调整成最大。
整个控制室从抖动到震颤,设备倾倒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此起彼伏,绝缘地板上闪动著幽灵般蓝光的电火,四处乱窜,整个控制室和机器设备啪啪作响,又瞬间陷入黑暗。
超光波电站下方的火山口冒出红色的火焰,黄乎乎的浓烟和气体四处喷溅。火山口周围的岩石沿著新近形成的裂缝上下震颤,左右晃动。
一条炽热的红色铁流从火山口喷发而出,在火星上空迅速冷却,变成一个巨大的黑色金属球。
熔岩中裹挟的岩石和加固用的高分子柱体被瞬间融化,在金属球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柱状的空洞。
火山口外侧方圆数百公里的区域按照特斯拉的设计,布满了密集的深入地下近万米的加固桩。
加固区域以外的火星地壳,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在內部能量的骤然鼓动下,爆裂开来。无法计数的岩石碎块和火星表面全部的冰和液態水被拋入空中。
岩石和水冰在惯性的作用下,沿著火星轨道的后侧和外侧形成一道洪流。
金属、碎石、冰块相互拥挤、碰撞,其中一些碎块在不断反弹中改变了方向,朝著火星內侧的金星和地球飞去。
18万公里高的超光波电站轰然崩塌,断成几截。最长的一段结构像用力掷出的標枪一样,朝向木星飞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它最终被木星强大的引力捕获,一头扎进这颗气態行星之中,形成了一个深达数百公里的逆时针气旋,看起来就像一个大红斑。
绝大多数碎块都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它们围著太阳公转,隨著时间的推移,將会形成两个环状的小行星带。远离太阳和火星的外侧的小行星带的成分以岩石和水冰为主,金属含量更高的小行星带留在內侧,更靠近火星。
在地球上,一只体型巨大的恐龙在繁星点点的夜幕下咀嚼著鲜美的蕨类植物。突然,从天而降的几个大火球呼啸著向地面砸来,就在一瞬间,位於半岛和海湾交界的maya地区发出了隆隆的爆炸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