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中秋(1/2)
考题本来也没什么可议的,无非就是四书五经《中庸》《大学》里头挑好了让老皇帝抽籤或者选,大清的学子学了几十年了,突然间改弦更张也不可能,可仔细想想其中又颇有讲究。
考题是用类似於《论语?顏渊》中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种,上位者的道德品质对下位者有决定性作用的?
还是用《尚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这种体现了下位者在国家稳定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
这完全是两种为政方向,也体现了朝廷的態度。
加之林煒不愿意被三阿哥算计了就这么拉倒,况且谁知道老三会不会把鋌而走险把题透露出去?所以衍圣公推出一个命题,他和姚典就否定一个命题,有意拖著他俩,时间也就来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是民间大节,宫內倒没那么在意,可各地督抚久离京师,生怕老皇帝疑心自己忘了他,所以一过八月初十,外省的请安摺子是被秋风扫过的梧桐落叶一样,扎了堆的飞往大內,老皇帝原想著叫上书房一起到畅春园拜月赏月,可林煒和马齐实在是分不开身,也就留在了紫禁城处理公务,他自己则带著妃嬪和年纪小的皇阿哥,移驾畅春园了。
秋雨刚过,天清气爽,畅春园的海子上浮著宫內特意豢养的官鸭匹鸟,小太监们分立湖边多处,从小篮子里掏出磨好的苞米豆子往湖里拋,正是攒秋膘的时候,鲤鱼草鱼爭相进食,湖面上盪起阵阵涟漪,颇有些潦水尽而寒潭清的意思。
老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慢慢踱步到海子边上,也不说话,就顶著日头,静静的看著小太监们给鱼投食儿。
二十多年前的八月节,他会和魏东亭,武丹,李光地他们一起彻夜饮酒论诗,曹寅若是来京,也能到大內凑凑热闹,可这两年魏东亭和曹寅先后死了,李光地老的下不来床,他也越来越喜欢静了。
儿子大臣们日日请安,可又有几个是真心希望他“安”的?
自己若像苏麻喇姑那样,一天前还能连喝两碗小碴子粥,第二天就话也说不出来,自己这几个儿子,会不会像齐桓公的那几个公子一样,把自己的尸体放在乾清宫不管,立刻操戈相向爭夺天下?
立皇储真的是等不得了!
毕竟自己异母兄长福全,六年前就死了啊!
“万岁爷,四阿哥在外面候著呢!说是想给您问安!”李德全见康熙又站在原地愣神儿,赶忙出声提醒。
在他的印象里,满人老了,就不能用脑过度,否则容易犯太宗文皇帝和多尔袞一样的毛病。
雍亲王来的已经比他想像中的要晚一点了。
畅春园地处京师西郊海淀,原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姥爷武清侯李伟的读书別墅,康熙四十二年国力充裕,老皇帝便拨了內帑二百余万两在热河造了避暑山庄,用剩下的银子把这座李园加以修葺,赐名畅春。
康熙知道老四一向苦夏,当年为了奖赏他办差有功,老皇帝便把畅春园北侧的一个小园子,赏给了四阿哥,作为他的避暑之处。
因胤禛法號圆明,便把那个原叫后园的小园子,改名为“圆明园”了。
也就是说,老皇帝和雍亲王其实是邻居。
康熙缓过神儿来,嘆了口气道:“今儿中秋,朕也不想见外人了,你让老四等等,和他的哥哥弟弟们一起进来,吃个家宴吧!”
老皇帝一发话,整个畅春园里四十多个太监当即忙活了起来,传阿哥的传阿哥,安排晚膳的安排晚膳,掌院太监原本只安排了一个拜月仪式,如今突然多了这么阿哥来吃家宴,还不知道这些阿哥要带多少个福晋皇孙,諳达上人,多了这么多张嘴,一时间他都要忙疯了。
直到戌正时分,天地昏黑,万物朦朧,一轮圆月高掛空中,九经三事殿里才將將摆满了一小桌满汉全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