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用实践检验真理(1/2)
康熙沉吟了一会儿,唔了一声,没有立刻表態。
別看这个衍圣公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际政务经验,但说的还真没什么毛病。
土司大部分还处於奴隶社会,有些部族人祭吃心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封建礼教对他们来说属於是先进文化。
衍圣公孔传鐸说的方法,有些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攻心为上的味道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慢。
想要通过人心思变,让土司自愿纳入中原版图,用几代人的时间都是快的。
老皇帝想了一会,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伸手示意李德全把念珠给他,隨后看向了姚典:“你呢?”
“你怎么说?”
姚典连忙起身,躬身抱拳回道:
“回皇上的话。”
“圣公大人说的倒也没错,只是要微臣看,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他顿了一下,摇头笑道:“赔本的买卖,微臣一向不会干的!”
衍圣公是天下文官之首,有点类似於后世高校的荣誉校长,做出过成绩,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为了表彰他们成就,学校就找了一个虚职高高的供著,別人真要批评,还真不好批评。
姚典刚到上书房,就打破了这个忌讳了。
他自嘲道:“微臣贪利,凡事都爱用银子计较……”
“一间二柱的贞节牌坊,从取料到打造,直到最后立起来,微臣约么著,怎么著也需要七十两银子。”
“两淮地区普通五口之家,一年销满打满算只需要十五两银子,广西地处偏僻,只怕更少。”
“微臣以为,与其有这个银子立牌坊,倒不如直接发给愿意归顺的土司百姓,改土归流岂不是来得更快更直接?”
衍圣公重义,姚典重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
你能说精神文化软实力不重要?中国自百家爭鸣开始便是东亚文化中心,源源不断的虹吸著周边国家的高端人才。
那能说实际利益不重要?没有实际利益,国库都空了,自身硬实力都没有,又何谈保全文化软实力?
这就是真实的治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念之爭。
老皇帝也不表態,起身负手甩著念珠,在上书房內慢慢踱步。
“马齐,你觉得……”
康熙刚一开口,话都没说完,马齐就推辞上了:“万岁爷,您可別问我。”
“这谁对谁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分辨出来的,我倒希望老姚留在上书房了。”
“只要能天天骂他,奴才心里就舒坦!”
康熙知道他和姚典关係匪浅,改土归流一时间確实难分对错,呵呵一笑並不在意,转头看向林煒:“你呢?”
“你觉得谁回答的更好一点?”
林煒本想从老皇帝给上书房点的將,推测他的倾向,没想到让康熙先將了一军。
衍圣公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康熙又提倡以儒治国,实在不好开罪;
可姚典为了百姓能吃上平价盐,独担责任,擅开盐引,林煒还真挺喜欢他的行事风格的。
想了一会儿,林煒躬身抱拳回答:
“回皇上的话,微臣信仰的马哲教里有这样一句教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