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邓巴数与结党(1/2)
这里是张廷玉自家专用斋房,他对屋內设置极为熟稔,一边起身找茶,一边回道:“秋决的日子还长,减免赋税需要通盘考量,是急不得的事儿,至於坐纛行赏或者整军,什么时候不行?万岁也不会急於这一时……”
两人间的谈话涉天家之事,实在是家人也不好服侍,张廷玉为二人分好了茶,坐回了禪椅上,这才继续道:“要我说,当下最要紧的事儿就是马上就开的秋闈!”
“是真真的等不得了!”
秋闈吗?
举子们进京备考本是常有的事儿,有些一住就是好几年,或是成为了封疆大吏的坐京,或是在六部帮忙办差办上癮了,为了补一个好缺儿,都不愿意回老家。
所以有些尚未婚配的举人,都得被家里逼著成婚后才能进京,这样进士里就没几个是没有老婆的,也才有了榜下捉婿的说法。
其实鄔思道的那句话说的很对,当了举人就没有缺钱的,家资也撑得起他们在京中久住。
“林大人,你也知道如今的六部缺人缺的厉害。”
“每个官儿都要负责原先几个人加一起乾的活儿,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这不是长久之计啊!”张廷玉话说一半就不愿意说了,只是抿了一口茶,望向了窗外,感慨道。
屋外的秋雨稍大了一点,雨点敲击在窗欞上,发出咔咔的闷响,隱隱约约还能听到前院哭丧的声音。
林煒眼见这个八宝琉璃弹是不愿意和自己说明原委了,只能放下茶碗,靠自己硬想。
为什么秋闈会是最著急的呢?
从正常角度思考,朝廷上需要百姓供养的官儿少了,户部每年的需要支出的俸银也少了,活儿也能干的过来,这明显是一件好事啊?
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减少了官员结党的可能……
等等!?
林煒突然明白了。
和普通人想像中的结党是人多而杂不同,反而是越少的人越容易形成严密的党派!
现在朝廷少的官儿太少,每个人负责了几个人的工作,也就意味著,他们需要与本不该由他们接触部司职属协调工作。
清廷的官场就那么大点儿,不是你是我的小舅子,就是我是他的小叔子,时间久了,想不形成派系都难!
到时候,这些人中產生点什么贪污案或者行政损耗,可远比户部省下的这几个俸禄银子多多了!
后世对这个词有一个更精准的概况——邓巴数。
想明白了这层道理,林煒便换了一个角度问张廷玉:“张大人,那您觉得万岁爷会是什么意思?”
虽然这次秋闈是老三主持的,但老皇帝通过李德全告诉自己来大觉寺吊謁,肯定是有的放矢。
张廷玉捂嘴咳嗽了一声,看著林煒的眼睛,真诚道:“林大人,万岁爷的意思,不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能推测的!”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推测!”
靠!
这屋子里就咱俩,你还装上了?
谁还不知道你就是老皇帝肚子里的蛔虫?
张廷玉顿了一下,接著说道:“不过,进諫是臣子的本分。”
“听说上书房最近缺人,皇上想临时补一个人进去给这次秋闈帮忙……”
虽然张廷玉话只说了一半,但林煒立刻明白了这个老官油子的意思。
上书房不是要补人吗?
那就看补进去的人是什么风格。
如果是三阿哥一样的以儒治国的老学究,那就別想了,老皇帝肯定是希望自己,帮老三把这个秋闈弄的明明白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