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红差(1/2)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九,喜神东北,九星五黄,煞东,诸事不宜。
十四阿哥回京城三日的时候,士兵议事会又省出了一笔军餉,林煒也觉得连日的训练確实有些乏了,便点了几名兵士,准备去酒楼买些水酒回来劳军。
该严的的时候必须严,但该放鬆的时候就得完全放鬆,这才是林煒的治军理念。
五个人说说笑笑打马出了军营,沿著官路行了有小半个时辰,便到了密云军驛附近的“太白醉仙”酒楼,这酒楼名字叫的大气,但生意算不上多好,平日里客人不多,完全依靠周围关隘的驻军八旗,才能討口饭吃。
可今日不知道怎了,门外的拴马柱上,居然密密麻麻的拴了十多头杂色军马,林煒数了数日子,距离送军需的日子还有一旬,这儿怎么突然闹出这么多人来?
他和军士在拴马柱上栓好马,吩咐小二餵上草料,慢慢踱进酒楼。
只见酒楼中已经坐了十多名驛卒,这群驛卒满脸风霜,吃起东西来一幅饿死鬼投胎样,每个人也都带著装公文的夹板,或拿著布质封套,还有不少是背著防水防火的水火包,想来是往各个驻地送兵部文书的。
林煒心中一疑,嗯?
今儿是怎么了?
兵部统一换防吗?
需要派这么多驛兵传递文书?
不对劲儿啊,像是古北口、喜峰口这种没啥油头,只能喝风的八旗驻地,一般都是几年不换防的。
林煒突然想起来,可能是老皇帝要在近日回京,需要调整沿途驻防了。
猜到了缘由,林煒心里也是莫名一宽,寻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准备坐下,屁股还没沾到长凳上呢,但见跑堂的脚不沾地跑了过来,笑著问道:“军爷们是会饮还是待客?小店里玉壶春,茅台,口子,三河,赊店都有,爷们儿们今儿准备用哪个?”
林煒將一锭十两的银子放在桌上,笑著回道:“你们店里有的酒,先一样给我打上半斤,特色小菜来上十样!我们尝尝味道再说!”
“要好的话,酒我都包圆了!”
“大烧缸,燎舌头也要?”
“要!”
一旁的驛兵起身要离开,但见他带著兵士,明显是从军的,咬了一口烂肉饼,含糊不清的问了驻地后,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从水火包中翻出一卷公文,递了过来:
“总算巧了一回!”
“给我盖个章,我直接去喜峰口了。”
“妈的,这两天腿都要跑折了!”
林煒打开公文,只见上面写著兵部以查验损耗为名,要求各关隘驻军八旗卸下所有红衣大炮的炮閂,统一交到军驛驛丞手里,日后再统一发还。
林煒扫了一眼这大头兵的鼓鼓囊囊的水火包,里面应该装了不少类似的文书。
嗯?
居然不是老皇帝回京的协防文书?
兵部查验火炮门閂损耗是日常操作,可集中时间统一查验,就不怕蒙古人突然挥兵南下?
没了火炮,长城的防御作用要大打折扣!
兵部在搞什么?
他起身笑著拉过这名驛卒:“兵印那玩意,哪个好人儿隨身带著啊!”
“来来来,喝两杯解解渴再走!”
“小二!菜可以等会,先上酒!”
哪知这名驛卒公务繁忙,没时间吃这套,他一把扯过查验公文,边走边回道:
“得!”
“爷们就没那享福的命,还是跑一趟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