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復立(1/2)
过了下元节,日子就像是长了脚似的,一路狂奔。四九城里,先有娃子们燃了炮仗,后有姑娘小姐们闹元宵赏灯,永定河冻了又化,化了又冻,直到春水鸭碧,岸柳吐黄,紫禁城的砖缝里也抽出了细枝儿的何首乌青蔓,老天爷这才宣告了倒春寒就此停了,康熙四十八年的春天终到了。
趁著三月初九春耕大祭,康熙把废了半年之久的二阿哥又重新立为太子。还是老章法,皇帝坐镇乾清宫,张廷玉起草文书,马齐祭告天地社稷,胤礽又搬回了毓庆宫读书学政。规矩也都是老规矩,皇帝用过一次的御笔转给毓庆宫,曹寅贡的物件也按往常规制赏给太子,一件儿不多,一件儿不少。
为了场面好看,老皇帝也把老九老十从宗人府放了出来,老八想要告病也不允,老四依旧担著户部的担子,仿佛掀起了朝政轩然大波的百官保举太子的事儿,从没发生过。
要说一点儿影响也没有么,也不是。
太子原先在朝堂上的班底或废或黜,没几个老人在了;佟国维被闭门读书,也没个启用的音信儿;八阿哥手底下的那帮子人,也都被撵回家不少。
皇阿哥们在这场风波中受损颇大,唯二获利的,就只有老皇帝和林煒了。
老皇帝敲打了太子,清洗了朝堂,让百官们明白了,他常说的“天下大权,唯朕一人受之,一人操之,断无旁落之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林煒则从正五品的礼部郎中,升任为从四品的內阁侍读学士,除了需要典领奏章,还领著给皇阿哥和大臣们讲马哲教的差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皇帝在上书房那句“你的马哲教,朕很喜欢,朕对你期望大”的原因,来听他课的大臣阿哥们,是越来越多了,也有不少督抚给他写信,討论实际的政务问题。
就比如浙江巡防苏长风是八阿哥的奶公,原本是最保守的那个,和林煒笔谈几日后,开始在杭州试行丝织女工的“同工同酬”制度。
福建巡抚衙门算是老九的半拉门人,听闻浙江民变没用兵就平息下来,大为惊奇,也將一些废弃茶园收归国有,准备尝尝林煒说的“生產集中制”到底是咸是淡,有没有好处。
四川的年羹尧和李卫就更不必说了,年羹尧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让李卫充当了急先锋,李卫听了林煒说的“超额累进税率”,自己琢磨出了拥有田地的人越多,缴纳的税越多的点子,还准备试行所谓的提高工人待遇,岗位分配製度。
这就是林煒想要的,改革也可以从上层开始。
康熙见著老八老四比赛似的推动朝廷改革,对他们两个人的观感大为改变。
先是撤了四阿哥“喜怒不定”的断语,后又对老八也好生宽慰,点他当了刑部的领部阿哥,完全看不出他曾说过八阿哥乃辛者库贱妃所出这样绝情之语,搞得八阿哥集团又燃起了夺嫡之心,总请林煒去讲课。
处理完这些事儿,老皇帝也觉得头大,想要鬆快鬆快,就把去承德避暑的时间提前,然后直接由承德南巡,去见见遗老,看看民情。
这日,林煒和往常一样,由隆宗门进入大內,前往內阁大堂东厢的签票房。
他这个侍读学士本就是一个虚职,按月领俸禄就成,真正的活儿,手底下的笔帖式和留在京城待补缺儿的进士就都替他干了。
但老十四在外整顿军务,经常给他写信求指导,阿哥又不像封疆大吏有门人坐京接收信笺,只能將信统统邮寄到內阁。
还有一个经常给林煒写信的,便是狗儿了,只不过他用的是邸报,得到雍亲王府去取。
林煒进了衙堂,只见原本应该乾净敞亮的大堂乌烟瘴气的,內阁一把手张廷玉跟著老皇帝南巡去了,这群人就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有点菸锅的,有摸纸牌儿的,有唱崑曲名篇《西厢记》的,有比赛涂《九九消寒图》的,反正就是没一个人正经干活儿的……
也难怪,老皇帝一南巡,太子坐镇京城监国后,所有举荐过八阿哥的大臣上的摺子看都不看,一概驳回,负责上传下达的內阁也没啥事儿可做。
马齐原是对下属管的最严的一个人,最见不得这群人胡闹,但他一见太子这幅模样,生怕伺候不明白这位復立的太子爷,直接告病回家抱孙子去了。
“林大人,整一口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