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京营宿将初露锋芒(1/2)
第21章 京营宿将初露锋芒
第二日一早,朱觉罕见的睡了个懒觉。
辰时都过了两刻了,他这才施施然往御书房走来。
此时御书房门口都站了好几个人了。
卢象升、孙传庭和刘若愚都在等着他呢。
众人一番见礼之后,他便率先走进御书房中坐下来,这才不慌不忙的问道:“建斗,怎么样,京营一万人马凑齐没?”
您都说了,来了就管饱,选上的还有赏钱,哪还用凑啊。
卢象升连连点头道:“昨日京师附近的京营屯卫足足跑过来三四万,我们选拔出来的一万人那都颇为精壮,他们不但会骑马还都会使些兵器。
京营各卫也都把战马送过来了,我们大致选出了万余匹能骑乘的,且给将士们都配上了铁甲,现如今这一万人马勉强也能算是铁甲骑兵了。”
嗯,不错。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粮车呢,京营各卫送来多少。”
这个就没多少了。
卢象升小心道:“陛下,京营各卫也就送来了五六百辆粮车,若是算上饷银,勉强也就能拉一万石粮食。”
这也太少了。
若不是给你们都配上了战马,将士们都能自己带些口粮,一万石粮食你们怕是在路上就吃光了,还运什么粮啊?
这运粮还是个大问题啊。
朱觉微微皱眉道:“这么点粮车怕是运到辽东冰封也运不了多少粮食过去,运粮的问题你们想过怎么解决没?”
这个我们自然是想过了,也商议过了。
卢象升干脆看向孙传庭。
这意思是让孙传庭来说。
他也就帮忙运这一趟,且主要是为了把饷银护送过去,以后往辽东镇运粮可不归他管了。
孙传庭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这大规模转运粮食其实主要靠运粮船和漕船,蓟州城所在的运粮河之名就因此而来。
原本蓟州镇是配备了一百艘战船和一百艘运粮船的,还有辽东镇,盖州卫、海州卫、金州卫、山海卫那都是沿海卫所,原本这四个卫所也都配了三十艘战船和二十艘运粮船。
战船和运粮船那都是四百料往上的,若是这四百艘战船和漕船都还在,那一趟大致能转运二十万石粮食,辽东冰封之前应该差不多能把一百万石粮食都运送过去。
不过,现如今蓟辽都乱得很,战船和运粮船也不知还剩下多少,若是凑不够这四百之数,怕是得调些漕船来凑。”
嗯,果然不愧名帅,领兵打仗那就是行家,转运粮草这种麻烦事也能想到应对之法。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那你赶紧调集蓟州镇和辽东镇的战船和运粮船转运粮食,看能调集多少,不够你就上奏,朕命人给你调集漕船。”
孙传庭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建斗,京营将校呢,你征召了多少,可有善战之辈?”
他隐隐记得京营好像还是有名将的,奈何前世他就不怎么关注这个,基本是扫一眼就过去了,压根就没记。
这会儿他更是怎么都想不起来名字了。
卢象升却是颇有些欣慰道:“陛下,昨日微臣还真找着几个善战之辈。
京营参将孙应元武功高强、精通兵法,乃是难得的将才;京营游击周遇吉和黄得功皆力大无比、兵法娴熟,率军冲锋陷阵那是没一点问题。”
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
勇卫营!
朱觉终于记起来了,这三人都是京营宿将,他们统帅的勇卫营那就是除了关宁铁骑、天雄军和秦军之外最能打的。
可惜,勇卫营人马太少,最多的时候也就万余,跟建奴和起义军比起来那都不够看。
勇卫营第一任主将孙应元那是早早就战死了。
周遇吉率五千将士在宁武关硬顶李自成数十万人马七天,最终也力战而亡。
黄得功是活得最久的,不过最终也在护卫南明弘光帝的时候身亡。
这三人不但是京营宿将,更是难得的忠良。
卢象升这眼光太好了,一下就把京营最能打的三员大将给选出来了。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若愚,拟旨,擢孙应元京营总兵,周遇吉、黄得功京营副总兵。”
啊!
这擢升的也太快了吧?
我就夸了他们几句,您竟然直接给他们擢升四五级!
卢象升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朱觉见状,细细教导道:“建斗,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京营都差不多废了,想要短时间内操练出数万乃至上十万人马来光靠你一个人是不够的,你招来的这三员大将都不错,帮你操练人马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呃,我一个人的确操练不出上十万人马来。
这三员大将那也的确是不错的帮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