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我才六岁啊…」(1/2)
第257章 “我才六岁啊…”
朱寅这段日子也在琢磨婚礼之事。他一日不成亲,就有一群有未嫁之女的权贵虎视耽耽的盯著自己,把他当唐僧肉,实在不能再拖了。
这几年,光是拒绝做人家的女婿,就得罪了好几家权贵。不成亲便成仇的古话,可不是不说说而已。
两人订好九月婚礼,计划不会改变,唯一难以决定的环节就是去哪迎亲。
当然,其实也可以不迎亲,直接以和童养媳圆房的礼仪,在朱家简单的过礼,三书六礼大大简化。
可如此一来,就太委屈寧採薇了。
这不仅不是风光大嫁,连民间寒家嫁女都不如,甚至说不上是明媒正娶。寧採薇两世为人,只结这一次婚,当然不能马虎。
本来,有个很好的法子,就是把寧採薇送到田义家,从田义家迎亲,田义和寧夫人就是新娘子的娘家长辈。
可问题是,田义夫妇和自己与寧採薇的关係,至今都是一个秘密,从未对外公开过。
义父戚继光虽然在北京,可两人的关係也是秘密。
沈一贯府邸上倒是可以,可沈一贯毕竟是內阁大臣,位高权重,这么做结党的嫌疑太明显,很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这个客串女方娘家的人选,首先门第要够高,府邸还要在北京,其次仕途上又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朱寅正思索间,寧採薇却是胸有成竹的说道:
“此事我早就有了主意,秦良玉不是还在北京么?石柱宣抚司在北京可是有公馆的。
“秦良玉比我大,我就认她为姐,先住她家在北京的公馆。然后让她以嫁妹的名义,
把我嫁到朱家。三书六礼就在宣抚司的公馆办。”
秦良玉!朱寅眼晴一亮,怎么忘记秦良玉了?
採薇还真会找人,自己咋就没有想到秦良玉?
秦良玉真的是最合適的人选了。
首先石柱宣抚司等大土司,在北京都是有公馆的。土司入京覲见、敘职,就住在京公馆。公馆既是土司贵族在京的府邸,也是一个联络处。
如今秦良玉在京,暂时正住在南熏坊的东江米巷,那里元朝时就是有名的使节区。
不但朝鲜、安南、琉球、暹罗等外藩使臣,蒙古、女真、吐蕃等部族使者,就是西南土司,进京也住在东江米巷,其实就是清朝的东交民巷。
那里距离草帽胡同的朱府也不远,寧採薇从那里坐轿过来,也就半个多时辰的路程。
而且秦良玉是宣抚使夫人。石柱宣抚司是始自宋朝的老牌土司,辖地二百余里,属民数十万。因为土司对领地有很大的自治权,秦良玉的身份其实很高。绝非一般的四品浩命。
秦良玉是土司,迟早会离京,她在京城没有势力,属於西南权力圈,远离中枢之地不会触及到朝中的敏感神经。
朱寅重视秦良玉,朝臣们却不重视她。这次秦良玉能率兵参战,也只是朱寅的意思。
朱家和秦良玉走的再近,皇帝和群臣也不会当回事。
更重要的是,朱家还能藉此和秦良玉以及石柱宣抚司建立联盟关係。
还有谁比秦良玉更合適?
“那就秦良玉。”朱寅毫不犹豫的说道,“就来一出良玉嫁妹!有我的面子,她一定会同意的。还有十几天就是婚礼,我明天就带你去见她。”
寧採薇点头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她一定会认我这个妹妹的。其他不说,我和她都是天足,这不是缘分吗?”
“到时秦姐姐就是我娘家人,小老虎你要是欺负我,比如纳妾藏娇、寻问柳,或者停妻再娶,宠妾灭妻,她身为女將,也能为我出头,嘻嘻。”
朱寅顿时一脸然,“怎么会?採薇啊,你实在太不自信了。我朱寅是那种人吗?”
寧清尘的小脑袋立刻拨浪鼓般摇,“小老虎肯定不是,寧总你太多心了,这点信任都没有?”
寧採薇很是无语,重重將茶杯一放,“姐只是开个玩笑,你们可真有意思,我说说而已,你们紧张什么!”
转移话题道:“我明天住到秦良玉的公馆,你就立即请媒人来纳采、问名。最多三天后就下聘书,再三天后下礼书,再三天后下迎书。”
寧採薇一边说一边递过来一页纸笺,“日程计划都在上面,你觉得没问题就这么办。
我住过去第二天就纳采、问名,下月初三下聘书纳吉,初六下礼书纳徵、请期,初九下迎书,十二那天亲迎。”
朱寅点头道:“虽然仓促,却也齐备,三书六礼样样俱全,我没意见,这是最好的方案了。”
寧採薇笑道:“你打算出多少聘礼?少了可不行。”
“彩礼再多,还不是你的钱?”朱寅不禁乐了,“本官为官清正,和贪腐势不两立,
又能有多少俸禄?加上外官的冰炭敬,一年也没多少。”
朱寅说的实话,他入仕数年,虽然不是纯臣,却没有贪污受贿一两银子。
换了別的文臣,这次西北平叛,军餉、缴获还会少贪?
朱寅真的不捞。
寧採薇给他一个白眼,“我的不就是你的?左手倒右手,也就是个礼。聘礼少了,姐可没面子。嫁妆少了,姐同样没面子。”
说完就递过来一个簿子,“你看看吧,聘礼和嫁妆的礼单,都在上面呢,价值差不多,都是三万两银子以上。”
朱寅呵呵一笑。大手笔啊,嫁妆和聘礼都价值三万两以上,公侯嫁娶不过如此,寧总就是豪横!
接过单子一看,只见聘礼单目是:
“黄金九百两,白银九千两,锦缎九百匹,綾罗九百匹,珍珠九升,全套头面两副,
山东茧绸两匹,丝两匹”
再看嫁妆,也是差不多。不过这也是左手倒右手,再多也无所谓。
朱寅看到单子有点失神,他的关注点和寧採薇不同,由此又想到了天下风气。
万历朝风气崇尚奢华,嫁娶重利,百姓戏称之为“买卖亲家”。天下无论贫富之家,
嫁娶都要金银、珠玉、綾锦等贵重物品,而且爱慕虚荣,爭相攀比,导致许多百姓因为嫁娶破產。
这个时期在嫁娶乱象上和后世很是相似,不枉是明末衰亡的投影。但凡世道大坏,嫁娶风俗可知端倪。
“你在想什么?”寧採薇不禁问道,她看出来朱寅走神了,心思不在礼单上。
“方今天下,嫁娶风气太奢。”朱寅合上簿子,“这种风气如果不剎住,社会沉沦是必然的,国民精神的墮落也难以挽救了。我现在才明白,满清为何那点子兵也能统治两三百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