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1/2)
第244章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蒙古人的第一波箭雨袭来时,戚继光的令旗也同时挥起,
“举盾!”
传令兵嘶吼的瞬间,数千柄丈余长的竹製盾牌齐齐竖起,箭矢钉入竹片的“鐸鐸”声如同骤雨击打芭蕉。
透过竹隙,明军士卒看见子骑兵如狼群般在五六十步外游弋,控马的本事犹如鬼魅他们贴著马背衝刺,骑手却能反身拉满角弓。
“鸣鸣鸣一”对岸蒙古人的牛角號撕裂长空。两翼袭来的轻骑如离弦之箭掠过,对明军射出一支支淬毒的箭。
这是两千有甲的子精骑,可不是普通的牧民。他们的衣甲不但很统一,战术也很统一。都是先藉助马速放箭,射箭之后再调整方向,和明军保持五六十步的距离侧面驰骋。
动作十分嫻熟不说,和战马的配合也很完美。
“嗖嗖嗖夏—”
子的箭雨拋射看落下,明军中的盾牌立刻举起。与此同时士卒们都低下头,防住没有面具遮掩的脸。
但是,明军士卒的甲胃並非全防护,甲片也不像军官那样精良,盾牌的数量当然也有限,所以很快就有人开始受伤。
“啊一”
“哎唷一”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惨叫和痛呼声中,上百个明军士卒被射伤,还有十几个面门中箭,当场饮恨。
蒙古军不像汉军,其实没有严格的步弓、骑弓之分。
蒙古弓都是反曲复合弓,特点是短小轻便而拉力又强,弓力最少一石,力量並不比明军步弓差,五十步仍然能杀伤普通甲兵。
他们在马上常用的三两箭,居然只算轻箭!加上战马速度和高度的加持,杀伤力一点也不比明军的步兵弓箭手差。
对於蒙古骑兵而言,站在地上射箭和骑在马上射箭区別並不是很大。他们在马背上长大,从小训练箭术也很少静態训练,几乎都是在马上移动训练。
很多人觉得蒙古骑弓短小,就认为弓力轻,是个很大的误解。
否则,精通骑射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东西两翼蒙古骑兵的队形很稀疏,相距足有丈余,这也是蒙古骑兵的固有战术。
他们在马上骑射,羽箭能准確的射向敌阵,可明军要反击却不容易。
因为他们的阵型很散,不像明军必须保持比较紧密的队形。
“鐸鐸!”几支生著诡异锈跡的羽箭,插在距离朱寅不远处的大盾上,箭尾颤抖不已。
显然,这是敌军中的射鵰手射出的箭。
蒙古弓按照弓力分为几个等级,力量最强的超过两百斤,能用这种弓的叫射鵰手,一箭能射三百步,百步都能破甲。
但是这种射鵰手,蒙古精兵中也是百里挑一的存在。对方两千铁骑,射鵰手最多二十个左右。
蒙古军喜欢用射鵰手射杀敌军將领,
“保护相公!”数百甲兵护卫齐声吶喊,谨防朱寅被羽箭射到。
蒙古人的箭,最喜欢淬毒。
“吾何惧之!”朱寅拍著骆驼的驼峰,“子虽然善射,终究是插標卖首之徒。”
丁红缨赶紧道:“虎叔还是回中军高车,那里最安全。”
毛文龙和曹文詔也请朱寅回中军高车。朱寅也不坚持,隨即下了骆驼,带著黑虎回到高车。
他虽然身上有宝贝小姨子的药,可要是被蒙古人用粪便、腐尸和毒草液泡过的箭头伤到,那也很麻烦。
“嗖嗖嗖一”明军大阵中的数千步兵弓箭手也同时射出大片箭雨,可是射死射伤的蒙古骑兵只有三四十个,因为蒙古骑兵骑在马上奔驰,队形又很散,实在很难射中。
但也不得不承认,明军的箭术普遍比不上蒙古军。蒙古孩子几岁就学射箭,射箭是从小培养的生存技能,汉人怎么比?
明军中的弓箭手,训练几年就算精锐射手了。
初次接战是明军吃了个小亏。明军伤亡上百,韃子伤亡只有三四十人,伤亡比超过二比一,接近三比一了。
很快,两千蒙古骑兵又呼啸著拉开距离,在明军大阵之后一里地距离重新整队,好整以暇的歇息。
甚至很多骑兵跳下马背,在树荫下纳凉,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毫不畏惧明军骑兵大队来反击。
双方第一次接战就这么结束了。
虽然明军有一万五千骑兵,可无论是戚继光、朱寅,还是李如松,都没有下令骑兵追击的意思。
不用白费力气,因为肯定追不上。
假若明军骑兵能追得上蒙古骑兵,蒙古也不能威胁大明两百多年了。
蒙古人三岁骑羊,五罗骑马。不但骑术天下无双,对马性的了解也绝非汉人可比,是天生的骑兵。同样是骑马,可明军骑兵的速度和耐力始终不如蒙古骑兵。
这也是为何明军面对蒙古骑兵总是被动防守的最大原因。
“哦嘘一一”蒙古骑兵眼见明军骑兵停在原地没有追击,都爆发出嘲讽的大笑,耀武扬威的表演著令人炫目的精湛马术。
这一套战术看似简单,却是蒙古骑兵骚扰敌军、疲惫敌军的高明战术,豺群一般非常难缠。
他们仗著来去如风的速度优势,用少量兵力不断侵扰速度不如自己的敌军,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始终让敌军保持高度紧张。等到將敌军的士气和斗志折磨的差不多了,再一举破阵。
这一套他们用了几百年,屡试不爽,至今没有有效的法子可以破解。
对岸的真相、阿云等蒙古贵族,顿时露出“不过如此”的表情,不禁放心不少。
朱寅和戚继光又如何?他们率领的兵马也就这样了。
朱寅和戚继光看著两翼洋洋得意,纵马吆喝的韃子骑兵,神色平静如水。
不急,这才哪到哪?先让子得意得意。
刚才反击时,戚继光没有下令用火器,当然也是无奈之举。
这次明军携带的火器,无论是鸟、三眼、火箭,还是弗朗机炮、虎蹲炮,刚才都不適合使用。
蒙古骑兵长期和明军作战,早就学会了如何克制明军的火器。一是儘量散开队形。二是妥善保存乾燥弓弦,选择雨天作战。三是引诱明军轻易开火,消耗明军火药。
明军火、火箭射程有限,五十步的距离很难破甲,准头又差,发射频率又慢,对付稀疏分散的移动骑兵,杀伤力还不如弓箭靠谱,多是平白耗费弹药。
弗朗机炮和虎蹲炮的射程是足够了,杀伤力也足以长距离破甲。可也不適合对付这种队形很散的骑兵。就算几百门火炮一起轰击,消耗一大车弹药,也打不到几个骑兵,太不划算。
而且火器是用寿命的,发射此数多了就会报废、炸膛。
何时使用火器,適合使用什么火器,都是有讲究的,要用在刀口上。
换句话说,明军火器对胡人如果真的那么有用,也没有后金和满清了。
戚继光不禁暗嘆一声,他想到了海外八旗的火器。
那是朱寅在了解洋夷的火器后,研製出来的新火器,比洋夷的更加厉害。
如今的靖海军,装备的就是新火器。
要是大明都是这种新火器,那么就再也不惧韃虏的骑兵了,大明就能主动彻底压制虏。
可惜,这只是个幻想。
戚继光曾经思考过,要不要在明军中引进岱山的新火器。但思考的结果是,不能!
这些年的遭遇,让他的心態改变了很多,对现实看的更透彻了。对朱寅的身份,他也有了猜测。
大明的瘤疾不解决,就算拥有先进的火器,也改变不了什么。
新火器的工艺谁都能掌握。最后倒霉的是靖海军,占便宜的却是当道的腐朽权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