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嫡明 > 第123章 被嫉妒

第123章 被嫉妒(1/2)

目录
好书推荐: 种道飞仙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 神豪:财富即为真理 我在地下城无限叠Q 这个女帝大有问题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噠!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从莽荒纪开始,肝出个天道至圣

四十多个同窗,小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老到四五十岁的大叔,都是目光烁烁的看著朱寅。

目中好奇、惊讶、嫉妒、不屑-—-不一而足。

这么小就来国子监读书?

朱寅在眾目之下安之若素,从容不迫,旁若无人的对李助教行礼道:『

学生朱寅,拜见李师!”

然后,就肃然跪拜下去,叩头。

天地君亲师,初见老师,当然要拜否则,便是非礼之举,丧心病狂。

朱寅知道,这位坐堂授课的李助教,就是他如今的老师了。

按国子监製,崇志堂的老师有十五位从八品助教、十位正九品学正、七位从九品学录。

助教,就相当於班主任了。学录,更像是辅导员。

李助教当然早就被打过招呼了,他风度閒雅的点头抚须,笑道:

“免礼,起来说话。”

“诺!”朱寅这才站起来,並不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李助教年约五旬,相貌敦厚,可他张口就道:

“朱寅,你十岁就入国子监,乃国朝未有之事。虽说你是因功纳捐的例监,

但既然来南雍进学,自当知圣人之言。”

“你便背《大学章句》本经来听罢,这是入学堂课,必要面试的。”

意思是,你既然来国子监读书,应当有两把刷子。这堂课面试,免不了的。

一上来就让朱寅背《大学》本经,是不是刻意为难?

不是。

因为《大学》本经只有两百多字,很好背,是四书五经之中最简单的。

而且明朝科举极其重视背书。官学课程,一半都是背书。背书就是基本功。

熟背四书五经,只是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在乡村社学读过几年社学的蒙童,能背诵《大学》本经也不稀奇。

至於水平更高的童生,那就百分之百会背诵。

李助教与其说是为难,还不如说是放水,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以为,朱寅未必能熟练背诵《大学》本经。

“遵命!”朱寅神清气朗、不疾不徐的背诵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真是太小儿科了。两百多字的《大学》本经,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十分熟练简单吗?

短短两百多字,那是真简单。

然而就是这两百字,后世很多搞文科的博士教授都背不下来,可能只会几句后世很多人以为,《大学》很长,可本经其实只有两百字出头。就算加上“传”,也就是经传合一的《大学章句》,也才两千字。

眾人听到朱寅背完《大学》本经,不禁有点讶然,似乎有点刮目相看了。

不是因为朱寅能背《大学》本经,那算个鸟。

而是因为朱寅的气度!

这孩子第一次进入国子监,年纪这么小,当著师长和这么多师兄的面,居然一点都不慌。

小小年纪气度从容,言行举止落落大方,声音虽然清稚,却沉鬱悠长,抑扬顿挫,宛如洛下书生咏。

明明是个稚子,偏偏已有名士之风。

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派头。这哪里像个孩子?

此子,多半是哪家豪门大族的子弟了。

实际上,只有朱寅自己知道,他是以话剧吟诵的方式,在背诵《大学》本经。

可看在眾人眼里,就成了洛下书生咏的魏普风度。

因为明朝书生背书的风格是一板一眼,用《洪武正韵》字正腔圆的的背诵,

方正有余,韵味不足,缺了那种瀟洒的魏普风度。

在朱寅看来,就是功能性多余,审美性不够。

李助教露出一丝讚赏之色,笑道:“子有魏普风耶?善哉。嗯,你再背《章句》第三第四章。”

难度加大了一点。

但对有基础的朱寅来说,还是小儿科。朱寅开口吟诵道: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於丘隅。”

子曰——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

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须臾之间,朱寅就朗朗背完。

语调同样是舞台吟诵风,也就是眾人认为的“洛下书生咏”。而且他还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令人赏心悦目。

与其说是背书,不如说是表演,感染力很强。

李助教对朱寅的评价,更高了一些。

能背诵《章句》也容易,在座的学生,谁不是背得滚瓜乱熟?

可是一个孩子,能將《章句》背得这么有意境的,那就很难得了。唯平凡中见不平凡也。

有人见李助教赏识朱寅这个孩子,忍不住出口讥讽道:

“李师,朱寅如此年幼,既然入监读书,那才气必然极好的,怕不是个神童。李师出的题目,却是太简单了些。”

朱寅闻言,不禁眼晴一眯,循声看去,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生的唇红齿白,面如冠玉。

虽然长相极好,可是他一脸刻薄之色,却是有点破相了,显得有失风度。

敢这么和助教老爷说话的学生,出身当然非富即贵。

李助教见状,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嘆一声。

此人名叫王瑞芳,乃是如今南京刑部尚书、文坛领袖王世贞之孙,出自功名显赫、世代簪缨的太仓王氏。

太仓王氏乃是琅琊王氏余脉,江南有名的世家大族。已经数世高官显宦。

別说王瑞芳还是王世贞的孙子,仅凭太仓王氏的郡望,就不是他一个助教能无视的。

所以,他身为老师,却也没有呵斥王瑞芳。

在国子监,像王瑞芳这样的学生不少,老师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师道尊严在权贵面前,也只能维持表面的体统。

王瑞芳之所以刁难朱寅,是因为朱寅一来,他就不是崇志堂最年幼的学生了。

他十三岁进入国子监,以神童自居,以家世自傲,向来目高於顶,自以为秀才的火候肯定有了,举人功名不难,进士也不远矣。

可是这个朱寅却比他还小,有什么资格进入国子监?还什么因功入监,十岁稚子,立个屁的功。

他也不怕得罪朱寅。在南京,就算徐家、赵家的子弟他都不放在眼里,別说姓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海贼:摸鱼而已,你真当我菜? 我有百倍返利舔狗系统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大秦镇王侯 守村人离村后,我不傻了 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 从武道高考开始称霸星空 吞噬星空之虫族领主 復明后,傲娇总裁在我怀里哭唧唧 网王:我,神之子,幸村精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