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红巾军起义(1/2)
第218章 红巾军起义
“不得不说,四大名著的影响力太大。”
赵清然笑言道“像是三国演义被当做正史看待。”
“水滸传也差不多,许多人都认为水滸传確有其事。”
“这只能说,是老施写的太真实,就跟他干过那些事儿似的。”
“方腊起义,可以说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推手。”
“这次起义极大的打击了北宋的威信,也使得宋徽宗以及北宋朝廷,在对外的时候更加怯懦。”
“毕竟,寧与外人,不给家奴的念头,可不仅仅是西太后有。”
赵清然笑“在宋徽宗父子,还有那些文官们看来。”
“无论是契丹人还党项人,又或者是女真人都是差不多。”
“只要金银布帛女子给够了,自然就会退兵,再来个檀渊之盟就行。
?
“可若是因为抵抗这些外族,导致自己力量大损,从而引起方腊之乱这种內部动盪,那可是会动摇他们屁股下面椅子的。”
“所以,对外的时候那是能投就投,割地赔款无所谓。”
“而这,就是方腊起义给北宋灭亡埋下的伏笔。”
宋初时空。
赵匡胤的脸色,很是难看。
仙长说的很是直白,就是说自己老赵家为了维护皇权,寧愿割地赔款也不给百姓活路。
没想到百姓们还没推翻赵宋,反倒是让外族占了便宜。
这就是直接打脸了。
可没办法,被打脸了他也无能为力。
赵匡胤现在想著的是,如何应对一百多年后的內忧外患。
他还是有些能力与责任感的。
换个昏君,谁会去管百多年后的事情啊,今朝有酒今朝醉多好。
“內忧外患。”
赵匡胤眉头紧锁“內忧的话,得首先下詔,限制土地兼併。“
“不过这是治標,不能治本。”
“最好的办法,是扩大地盘,让多余的人口到外面去。”
“那就这得打仗了。”
一想到打仗,赵匡胤就有些为难。
他自己就是从五代十国那武夫当道的时代过来的。
自然是很清楚的知道,武夫们掌权,带来的后患多么可怕。
他不想给武夫掌权的机会,可又得向外扩张打仗。
毕竟向外扩张打仗,不但可以缓解內部矛盾,还能將那些潜在的外族威胁,
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面对矛盾,哪怕是被伟大之人写在诗词之中的宋祖,也是有些头疼。
然后,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可以让文臣领兵掌握军权,让武夫在文臣的带领之下去打仗!”
“没错,这就是以文驭武!”
赵匡胤眼神发亮,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至於说文臣不懂打仗,会导致战败什么的。
以赵匡胤的能力,自然是能够看到未来这等事情。
可相比起让武人掌权来说,这都不是个事儿。
“不就是死人,不就是损失物资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皇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东西多!”
“正好还能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身为马上帝王,赵匡胤並不在乎死人与损失。
他可从来都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皇帝。
为了皇宋的未来,做什么都可以。
想到这里,立刻安排人手,开始准备下詔书去限制土地兼併。
此时天幕开始播放下一段短视频。
“歷朝歷代农民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
元朝时期,以蒙兀族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別是汉人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
他们疯狂地兼併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比之奴隶尚且不如。'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
元朝官府横徵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二十倍。』
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財宝美女,天天供佛炼丹。『
朝廷財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幣,祸国殃民。』
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流民死者已满路,
生者与鬼邻的怒吼。』
“这完全就是不给人活路的做法。
走投无路的百姓,被大规模逼死,饿死。『
“这种情况下,不甘心就此死去的百姓,选择了起义反抗。』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隨之在全国各地群起爆发。
当时无数人高喊著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的怒吼起义。』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其实蒙元人也不傻,他们入主中原后,也看过史书,知道中土百姓歷来都有反抗暴政的传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