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土木堡背后的那些事儿(2/2)
看著他那铁青的面色,气氛一时之间有些难堪。
“他。”
没受影响的赵清然,手指向了朱瞻基“是朱高炽的继承人,明宣宗朱瞻基。
殿內的眾人都没有说话,可很明显,气氛是愈发压抑。
“求救命的,是朱瞻基的继承人,明英宗朱祁镇。”
“他出兵迎战入侵的瓦刺,却是打了个大败仗,被围困在了土木堡。””
赵清然拿出手机看短影片系统发来的短讯“求他的祖爷爷,爷爷,还有他爹去救命。”
“这这..”
朱高炽大惊“大败?有多大?””
现在的大明,正处於军事力量的巔峰时期。
脚踢安南,拳打草原,无人能敌。
突闻大败,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十几万的京营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十万的隨军民夫,损失过半。”
一句话,让殿內所有人都愣住了。
几十万的民夫,对於大明来说已经是大出血了,这背后可是几十万个家庭的丁顶樑柱。
至於十几万的京营损失,这就不是出血了,这是剔骨头!
这些京营,基本上等同於古代的甲士。
一个国家损失数万甲土,基本上就要陷入瘫痪。
就算是武德充沛的李二,都得去太庙哭號,下罪己詔骂自己是个沙比。
换成刘备那种势力,接下来就是白帝城託孤了。
更別说是十几万...这是要亡国啊~~~
殿內之人,脸色都是非常精彩。
好一会之后,缓过劲来的朱棣,方才黑著脸询问“请赵仙家详说一二。”
他难以接受这件事情『瓦刺算什么东西,男丁全都拉出来也没几万,怎么可能打得贏大明京营!?这背后,必然有事!』
“没什么不能说的。””
赵清然乾脆出言“土木堡惨败,表面上是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从出兵开始,一路上所有的决断全都是错的,直到被瓦剌人给围困在了土木堡。”
“不过背地里的原因,却是非常复杂。』』
赵清然看向了咬牙切齿的朱瞻基“宣宗死的非常突然,朱祁镇九岁即位,国家大权都落在了以三杨为首的文官手中。”』
“仙家。”
朱棣插话“敢问仙家,这三杨是何许人也?”
“杨士奇,杨荣,杨溥。”』
几人齐齐点头,將这三人的名字牢牢记住。
“文官集团趁著皇帝年幼,疯狂夺权。』
赵清然继续说道“他们关闭了海贸,荒废了造船厂,裁撤海军,全面废除朝廷对海贸的监督。””
“哼!”
朱棣冷笑“朕懂了,他们是为了自己走私海贸!”
“正是如此。”赵清然頷首“文官们眼馋海贸收入,可从陛下到朱瞻基,都不给他机会插手。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自是非常疯狂。”
“宣宗刚死没多久,三杨他们就裁撤了各地布政使的镇守中官,废除监督,
用以扩张文官集团的势力。”
“还撤掉了各处衙门里,用来监管官吏的检校,从此之后再无人能监管官吏所作所为。”
“他们还把手伸入了军队,皇帝控制的军队逐渐被文官夺走。』”
“三杨还向军队派出镇守大臣,从此之后就成了以文驭武。』
赵清然嘆了口气“明朝灭亡与军队战斗力低下有关,而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源头,就是以文驭武!”
“好!好!!好!!!””
朱棣一连喊了三声好,大笑拍手。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皇帝怒极的表象。
“英宗即位后,继续下西洋。可他这船队刚刚建好,江南立刻发生民变,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
“朱祁镇想要收回权力,文官集团就想再换个听话的。”
“据说。”赵清然笑言“是据说啊,是文官集团与瓦刺勾结,故意放他们进来。”
“之后透过王振鼓动朱祁镇亲征,还把军功集团的將领们几乎都给带上。”
“至於说为什么会打败仗,一方面是朱祁镇的军事能力太差。”
“而更重要的,是文官们给他断粮。”
“再强大的军队,没有粮食也是必败无疑。”
赵清然顿了一顿,说道“根据史料记载,土木堡之战后打扫战场,找回了很多很多的鎧甲兵器火器。按理说...”
“按理说..:”朱棣冷笑磨牙,咯咯作响“这么珍贵的金属资源,都会被获胜的瓦剌打包带走才是,他们穷的要死,怎么会放过。””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约定好的报酬。”
“陛下圣明。”赵清然笑言“土木堡是大明的地盘,附近都是军事重镇。可他们不但不救援,更是压住粮食不送粮。陛下,你觉得是为什么?”
“嘿嘿朱棣冷笑连连,却是並未说话。
“皇帝都调不来粮食,调不来救兵。”赵清然的话还没说完“可大军战败,
皇帝被抓,武勋集团损失殆尽之后,兵马粮草全都有了,还是堆积如山。”
“明朝的文官们,一个个的活到七老八十都是常態。”
“可明朝的皇帝,经常莫名其妙的就死掉,后期更是装都不装,直接溶於水。”
“瓦刺只有几万人马,若无內应,连边墙都打不进来。”
“若不是文官断粮,十几万的京营主力,淹也淹死他们了。』”
“陛下。”赵清然笑问“要不要去救朱祁镇?”
“当然要救。””
朱棣起身,目光看向了朱高燧“锦衣卫,速速拿下三杨。』”
“出兵之前,朕要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