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传信(1/2)
宜都,六月的骄阳为这座傍水而建的古城染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背著箩筐的农家,將那一朵朵柔软洁白的摘下,官道两侧,筒状的煤炉上的火舌拂过铜製的茶水壶,呜鸣鸣声中,热气从壶嘴里冒出,肩上放著白布的伙计,热情地接待著远道而来的旅人。
官道上,四处可见驴车和马车,还有举著打,背上扛看繁重货物的背夫。
想要进城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官差勘验著来往旅商的过所。
队伍旁就是浅绿色的运河,水流之上,船舶来来往往。
渡口边停靠著一排排运船,运船下是榆木、铁轮与绳索打造的新式起重器,那些人力难以搬动的货箱,被力夫们用绳索和铁鉤掛住,他们喊著號子,拉动绳索,铁轮转动,將沉重的货物吊起。
摇摇晃晃的货箱在指挥声中,落到了甲板上。
当一艘商船载满了货物,它便在鸣笛声中,昂首挺胸地扬帆起航,航向远方。
半年过去,如今的宜都渡口,比之前更有规划了。
新式的滑车起重器,投入了使用当中。
不止在宜都使用,在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新型的器械。
离渡口不远处,就是最新的造船厂,大虞的造船业十分发达,先帝曾举国之力,要打造一艘能渡远洋的宝船,虽然劳民劳国,但此举让船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虞早已拥有了製造大型船舶的技术力。
过去要造大型船只,需要力夫们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和蛮力,將一个个木板搬到龙骨之上,而新式的造船厂有了起重器,不管是造船所需的时间,还是成本和难度,都大大降低。
此时此刻,那个新式造船厂当中,就有数十艘未完工的沙船在进行加工。
所谓沙船,就是平底的帆船,它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沙船的甲板能迅速排浪,船舱也採用水密隔舱结构,就算到了泥沙眾多的河流之中,也不容易搁浅,乃是上好的运船。
这些沙船的订单来自大虞的各个州郡,大多是官府的订单。
白瑜正在造船厂中,核实进度。
她抬头朝著甲板望去,这是一艘三梳的沙船,可载重两千石。
船身完成了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关键部位正在填充。
过去製造一艘这样的沙船,要耗时三月,但有了新器械的帮助,只需两月的时间,就能造出一艘三桅沙船。
由於船运业的发展,原材料的问题也不必担心,可以从各地採购木材。
亏了那新式的起重器,白瑜立得大功一件,不管在官场,还是在商场她的势力都如鱼得水,节节攀升。
在宜都,她算是一个声名鹊起的人物了。
提起蒲草商会,就会有人想起她,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出身,別人都把她当做知府大人的亲信,而不知道数年以前,她不过是个无家可归,骨瘦,像狗一样向別人乞討,才能活下来的孤儿。
现在她过的很好了,她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家,她名利双收,她不再为住的地方和吃的东西困扰,但她经常还是会想起在山上的日子,想起她尚未长大的时候,在那座道观里所受的关照。
那些野狗一样的岁月,她渐渐遗忘了,连带著那时心里对世人的恨和怨一起忘却。
白瑜正仰望著那巨大的船身,彼时马蹄声踏响,一个身著劲装,腰间挎刀的差人,来到了造船厂的门外。
他跟在一个扎麻辫的女孩身后,將一封信交给了白瑜。
“是一位道长托我寄来的信。”差人说。
白瑜看到了信封上的署名,是她的熟人。
狗妖们不觉睡到了天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