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你们就是懒(1/2)
第249章 你们就是懒
通了!
全都通了!
也懂了!
到这一刻,在坐的人是幡然醒悟,也想起王熙来此的目的。
经过这么长的一番铺垫,王熙最终要论证的其实是气力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他抛出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这确实是道家思想,道法自然,自然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因此大家也就没有去争。
其次,他提出儒法基于道。这其实是有偏于道家的,如果这句话成立,那就证明道家是最重要的,土地有了,你种什么,看你的需求,如果没有道,那儒法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儒家当然会不爽,而这也是方才大家争辩的关键所在,但如果代入第一个论点,这也变得是无可争议的。
儒法也得根据常识去制定政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自然规律,可不能反过来规定日落而作,日出而息。
最后,既然如此,是不是研究万物运行的规律,因为就是一切的基础所在。
这醒悟是醒悟了,但又没了头绪。
听着是很有道理,是一环扣一环,逻辑也非常缜密,但该怎么做,又有什么用,在坐的一众官员是毫无头绪。
张九龄见罢,又是主动开口道:“不可否认,你说得确有道理,也是你们第一个提出来的,要是此论合理的话,那么古人所为就皆不合理,到底之前可没有人是这么认为的。”
他用的是辩论环节中,最经常使用到的反证法。
这个论据是你们率先提出来的,之前是没有的,如果你是对的,那之前就都是错的,而且错是错在根本上,那以前的太平盛世,又该如何解释?
王熙想了想,才回答道:“就拿方才我举得荒地论,道是一片荒地,儒法是决定在上面种什么。
而当你不了解这片荒地时,你不一定就种不出自己想要之物,但是,你得不到最好、最佳的果实。
而且,就算你什么都不做,荒地也有可能长出果实来,只是养不活太多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中原的国力,始终是有局限性的,无法去追求星辰大海。
还有,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朝代短则数十年而已,但也有些长达数百年,极其不稳定,这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理解。”
此话一出,李隆基不禁眼中一亮,但旋即又陷入思索中,甚至张说亦是如此。
对于中原实力的局限性,他们其实都有体会,尤其是唐王朝,因为唐王朝的领土扩张几乎已经达到农耕经济的极限,其实现在就已经有些乏力。
这才逼出节度使制度,否则的话,没法去控制,中原是肯定负担不起,距离实在是太远。
反过来说,他们也在探索该如何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扩张版图。
源乾曜对此也很好奇,于是问道:“这么说来,若是能释道,那便能使得国力提升,去探索星辰大海?”
“绝对能。”
王熙非常肯定地点点头。
李隆基都打起精神来,这可是上回没有提到的。
“是吗?”源乾曜笑问道:“那你倒是说说看?”
王熙道:“无论是探索星辰大海,还是去往高山沙漠,粮食始终是关键,农耕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生产更多的粮食,就需要更好的肥料,就拿施肥来说,晚辈以为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粪便能够使得粟麦成长的更好。”
大家都点点头。
粮食当然是关键,所有的朝廷政策,都是围绕着农业在转。
王熙又问道:“为什么?”
源乾曜错愕道:“什么为什么?”
王熙道:“为什么粪便能够让粟麦茁壮成长?”
源乾曜道:“这不是常识吗?”
王熙又问道:“为什么只有粪便可以,而石头又不行?这里面一定是有内在的原因。”
众人一阵沉默。
这是常识,可就从未有人问过,为什么。
谁知道为什么。
那李元纮就道:“你这是无理取闹。”
“晚辈绝非是在无理取闹。”
王熙是一本正经道:“因为如果弄清楚这其中是为什么,那么就有可能人工制造肥料,或者说寻找到更多的肥料,这样就能得到无尽的肥料,甚至能够针对每一种农作物,制作出相应的肥料。
如此一来,粮食就能年年丰收,这国力能不增长吗?”
众人听罢,是两眼放光。
你这么一说,那可真是厉害啊!
李隆基都激动地快要站起来了,迫不及待道:“为什么?”
王熙摇摇头道:“侄儿也不知道。”
李隆基神情一滞。
你这是调戏的朕么?
那李元纮是好气又好笑道:“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王熙却是理直气壮道:“咱们要不去研究,又如何知道这是为什么。”
李元纮不禁愣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