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送羊入虎口?(1/2)
第246章 送羊入虎口?
在与紫霞夫人的博弈中,王熙深知自己需要保持耐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是一家人,是同属在一个势力范围内。
不能直接将树砍倒,然后运回家去,而是要在树边上撒足够多的尿,确保大家都知道,这棵树是属于谁的。
那边的事,不需要太着急。
而对于王毛仲而言,他需要的可不是耐心,而是要立竿见影。
商鞅立木,可不是在中间种一棵树,等树长大之后,再问问谁人敢将树砍了,搬回家去,而是简单的将一根木头立在地上。
王毛仲必须要趁着自己上位这一股气势,立刻在工部推行道家思想。
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他现在也比较信任气力学,但他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出于政治目的,他深知李隆基急着让他出任工部尚书,就是因为这个,他必须要马上拿出成果来,减轻李隆基肩上的负担,这么一来,将来他才有机会出任兵部尚书。
不管怎么样,他的最终目的,还是兵部尚书,毕竟他的势力全都在马政和军营。
如果他出任兵部尚书,他的权力将会出现质的改变。
在他的不断催促下,今日王熙终于带着兄弟皇甫僧念、李诫满来到工部,王爽之所以没有来,就是王毛仲怕贻人口实,说他是为了儿子。
王毛仲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卑,导致他表现的非常要强,干什么都要挺直身板,包括对王爽的要求,这些细节看得是非常非常重。
要是换成王守一和李峤,肯定是强烈要求王熙和李诫满出面,否则的话,他心里更慌。
而工部方面也已经是严正以待,所有官员全部到齐,并且还有其他部门的长官,包括两个宰相张说、源乾曜,吏部尚书王晙,他也是王毛仲此番未能如愿接替张说担任兵部尚书的主要原因。
张说就是极力推荐他去担任兵部尚书,王晙是极具唐朝特色的官员,文韬武略,出将入相。
他考中明经科入仕,但是大多岁月,都在边疆担任行军总管,数次击败吐蕃,平叛突厥,立下无数战功。
后来因为功劳太大,稍稍受到打压,经过一年,也就是在去年又被启用,担任吏部尚书,但是文治,他同样也行。
不仅仅是张说,李隆基也非常看好他,对比他而言,那王毛仲就差了许多,行不行,就还得看跟谁比。
户部侍郎杨玚,礼部侍郎韩休。
还有许多郎中、舍人。
如中书舍人张九龄,兵部郎中裴光庭,户部员外郎王鉷等等。
但也不可否认,当中许多人都是来见识的,而不是为了反王毛仲而来。
这个学问还是太新鲜了,大家还不知其味。
这真是大阵仗。
所以当王熙、李诫满、皇甫僧念三只弱鸡被这一群长辈们给围在中间时,三个人想着自己拿鲜嫩的菊,身体都在发抖。
李诫满哆嗦着肥唇,低声道:“雀哥儿,不是说只有工部么,这.这是怎么回事?”
王熙道:“我咋知道。”
皇甫僧念道:“可恨的是,那罪魁祸首竟然给躲了。”
他指的就是王爽。
与此同时,这些大臣也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三个。
怎么就你们三个?
无名呢?
他们目前还不知道,今日来授课的其实是王熙,这事不敢事先说,要是事先说了,估计他们连门都进不来。
就一帮股肱大臣,跑来这里听你们三个小子讲课。
我大唐朝廷就不要面子么?
王毛仲跳出来,还故作疑惑道:“怎么就只有你们三个,你家先生呢?”
王熙忐忑不安道:“先先生认为自己德才不足,不配来此,就.就让我们三个过来跟诸位叔叔伯伯交流交流,只是学问上的交流,不涉其它。”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那户部侍郎杨玚笑道:“你家先生可还真是名不虚传,做事真的是离经叛道,他认为自己不配,难道你们就配了?”
韩休也是直摇头,他其实对学问方面,并无太多意见,他就是反感这些标新立异的人或事。
皇甫僧念最烦这语气,刚准备抬杠,一旁的李诫满赶紧抢先道:“真的就就只是交流而已,先生听说,工部也就是想了解一下道家思想的气力学,而关于这学问!”
说着,他狠狠推了一把王熙,“雀哥儿很懂,甚至在许多方面,都都超出我家先生所知,真的,真的。”
王熙回头瞪了这胖子一眼,但他也已经习惯了,平时在外干架,这家伙可以不顾生死,为他当刀,但是在面对长辈,这家伙几乎每回都出卖了王熙,除非是实在没机会。
又听王熙讪讪道:“也也不是这样。”
说着,他狠狠一跺脚,“咱就实话实话吧。其实.其实我家先生是反对的,因为我先生认为他的学问,就不适用于治理国家,是我们几个为了帮爽哥,也就是王叔叔的儿子,才才闯出这祸事来。”
“原来如此。”
源乾曜捋了捋胡须。
这话一出,不少大臣的脸色反而缓和了几分,又鄙夷了王毛仲几眼。
瞧瞧!
瞧瞧人家无名先生,多么有自知之明,是个读书人啊!
家奴就是家奴!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