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10章 第一

第310章 第一(1/2)

目录
好书推荐: 漫威:冒牌发明家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吞噬星空:武神之心 人在斗破,系统却在大主宰 斗罗金铲铲:每年一个海克斯! 妖天子 踢球的时候要称GOAT 兵家第一圣

第310章 第一

李显穆心情沉重的离开了谨身殿。

踏出殿门时,他只觉寒风愈冷,天色愈差,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此番进宫和太皇太后一番交谈,乃是重新厘定未来权责。

太皇太后给予了他诸事不变的政治承诺,表面上看来,真的和宣宗时期变化不大,甚至因为实权皇帝的去世,他作为当朝第一人、首席顾命大臣,威望、权势还大增。

但是!

如果只追求短暂的权势,而看不到更深层次的变化,必然將在政治场上粉身碎骨。

那些一时煊赫而后迅速家破人亡的重臣,皆是如此。

宣宗时代,李显穆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宰相”定位,皇帝总控全局,而后將政事放权给宰相,由宰相去处理具体的大部分事务。

经过仁宗朝、宣宗朝的十一年,对內阁制度的改制,让李显穆有了现实的权力依託,能够完成君主和宰相的制度相合。

宣宗朝的政治结构是简单而稳定的,宣宗皇帝是实权皇帝,能够完全的控制李显穆,这是典型的“主强臣弱”、“主干重於枝叶”,对於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种良好的政治形態。

但宣宗的去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朱祁镇年纪太小,直接便被排除出政治版图中,代行他权力的,是太皇太后、孙太后,但这两个人威望都不够,只能委政於他李显穆。

但政治是平衡妥协的產物。

李显穆势大、內阁势大,就必然会有另外一个机构平衡,在大明的政治版图中,这个机构已经显而易见了——司礼监!

司礼监有批红权,在宣宗时期,由於宣宗和李显穆间的关係,这项权力形同虚设,但凡是李显穆呈报上去的奏章,皇帝都会亲自去见,司礼监掌印在其中没有任何做手脚的机会。

没有转圜的余地,也就没有权力。

但进入新朝,大势的改变,导致司礼监必然的崛起,而这种崛起,是李显穆绝对不想要看到的。

可他左思右想,只发现,大势不可逆!

司礼监的崛起是当前大明政治態势的產物,除非大明的根本政治態势发生了改变,否则便是必然之事。

譬如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来回执掌权力,也是东汉政治形態的產物,这种局势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呢?

是东汉中枢的威权被董卓乱京打散后,其根本政治形势发生了大变,外戚和宦官已然不再是政治角力场上的主角,於是再往后,再也不曾听过这二者的故事。

李显穆越想心越冷,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皆是隨波逐流,看不清滔滔大势,只能在风云的变幻中,被裹挟著一步步向前,直到一切终结,才发觉一路行来,是何等的浩浩荡荡、风起云涌。

李显穆则不然,他总能看清大势的变化,可却也总是会发现,人难胜天,也绝难胜过大势。

此刻他突然想到了父亲曾说过的一段话,“歷史大势的磅礴,便如同川流不息的江河,想要改变大势,就如同一个人在水中逆行,却妄图席捲整条江河回流,那难道不是痴心妄想吗?

可沧海能化为桑田,这世上终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务,当低洼变成高原,原先高的变成低的,曾经一路奔腾向前的江流,便会迴转。

这便是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垒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

这番话如涓涓温暖细流,將李显穆身上的寒意稍稍驱散,他將裸露在外的手收进袖筒之中,往宫外而去。

……

两日时间匆匆而过。

自內阁发往诸部的文书,明確停了些许时日的大朝会將会再次召开,除极其特殊的情况外,京城诸部官员不得告修,若是有违逆者,直接就地免职。

大朝会上。

当太皇太后和太后一左一右牵著朱祁镇的手走出后,满殿群臣顿时知道了一切。

太皇太后神色威严的立在殿中,指著朱祁镇道:“先帝遗詔,这便是新天子,诸位大臣拜见。”

一字没有提谣言之事,却又是最明显的回应。

殿中所有人的心,都在这一刻落了下来,纷纷跪在地上,三呼万岁。

稍后,不出李显穆所料,果然有人进言,“先帝遗詔中说,凡朝廷大政均奏请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而后行,臣等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內阁顾命四大臣中,杨荣立刻神色微变,杨士奇和杨溥则不动神色,杨溥甚至还有一丝赞同。

朝臣之中的反应也非常值得玩味,一部分欲言又止想要反对,却不知该说什么,还有许多大臣立刻出列赞同,齐声而出,颇有震撼之相。

这下就连中立的大臣都看出来了一些东西,请求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乃是和李显穆一向不对付的大臣,这分明是要分李显穆的权。

这次李显穆怕是要栽了。

毕竟张太皇太后手里有遗詔,按照古代政治传统来看,她垂帘听政,也合情合理。

只可惜,他们遇到了张太皇太后。

面对群臣所请,张太皇太后径直拒绝,而后让李显穆等顾命四大臣上前,又让户部尚书胡濙上前,指著五人对群臣说道:“先帝已经为大明选出了可以委以重任的大臣,只需要让皇帝向他们学习即可。”

又望向李显穆等五人,“你们都是永乐朝入仕的老臣,治理国家多年,如今皇帝年幼,社稷难免动盪,望你们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扶保大明社稷江山,百年之后,能够正大光明的面对歷代先帝。”

五人躬身叩谢。

张太皇太后又对李显穆道:“李卿你身份贵重,歷代先帝称之曰能,先帝临终前使你辅佐皇帝,望你能砥礪前行,不忘歷代先帝信重。”

又望向殿中群臣,言语低沉道:“李显穆宗家之长,三十年来,诚挚恭谨,有经世致用大才,永乐朝便列为九卿,而领內阁首辅兼为大司马,而后仁宗皇帝加恩、至宣宗皇帝时,为大冢宰,称元辅,遍数天下诸卿,未有能及者。

正所谓根深则树大、基稳则屋固,他是我大明在这飘摇之时的定海神针、撑天巨木,天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李显穆,国之干臣,能臣,不可或缺,望诸卿一同进退,共保我大明四海太平。”

此言一出,殿中一时寂然无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退婚掀桌!商小姐掏空渣总家产了 喜报!资本家小姐来海岛随军了 豪门弃崽?在警局赶尸破案当团宠 她醉酒进错房,京圈大佬一夜沦陷 揣崽流放,弃妃活成白月光 为婢 七零下乡美人成了大院竹马心尖宠 穿成恶毒后娘,我赶海养活三个崽 小甜心孕吐后,夜少捡回家里宠 不眠不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