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司徒替宋时安说话(2/2)
其中,特意跟晋王说了,期望他和吴王好好的守住江山。
魏翊轩,做出你的选择。
“回陛下……”
晋王刚准备把球再踢回皇帝,可中平王的那一瞪,让他知道,再退下去,人心会散了。因此,他开口道:“如若是按照大虞的律法而言,的确是没有说过,戴罪审讯期间,不能参与科考。”
这句话,看似说得相当客观。
但百官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是在偏袒他们。
因为用的是,‘如若是’。
就意味着,有后面的一句反转。
“陛下。”晋王抬起头,说道,“我大虞,要依律行事,那崔右丞之举,就合法合规。可是,臣属实觉得,倘若牵扯到案情审讯,不宜有科考资格。”
这番话,说得是相当得体。
没有做出选择,而又拥有态度。
晋王,真不是传说那般,彻底的庸弱无能。
“殿下说的是啊。”这时,大学士孙康点首附和,“臣监科考多年,一直参与乡试,会试的出题和报考。宋时安现在是并未审判出结果,到底如何,也不能得知。可倘若,某些人真的有些污点,却又让他有了报名资格,哪怕最终没参考,也有辱科考神圣啊。”
“那爱卿,意下如何?”皇帝问。
孙康显得有些艰难,不知道该如何说。
“那还是晋王说,毕竟你全程主持。”皇帝道。
晋王在思索后,道:“臣恳请,修改科考这一条的律法。”
真的是滴水不漏。
晋王平时确实是躲事怕事,可那是对皇帝自己。
在朝堂之中的表现,还是合格的。
“可这科考,临时修改的话,会不会有些不妥?”
这时,大学士张兆问道。
这人就是寒门出身,显贵后,疯狂置办田亩的一位大人。
与老钱们有天然的隔膜,但毕竟是大学士,心高气傲,也不以受到了排挤而自卑。
而且好的是,他原本就不是孙司徒那一波的。
现在出来开口,哪怕有站吴王的意思,也不会显得见风使舵。
众人陷入了犹疑。
张兆他,是有道理的。
修改法律,是不能够在被发现漏洞的那一刻,紧急修补的。
只能够让这个漏洞被钻了后,再以事例为依据,亡羊补牢。
不然,就乱套了。
能够在执法进行时,灵活的根据‘情理’修改,那就意味着这个法律,它屁都不是。
这也是自己晋王二哥做对的地方。
中平王还是很满意这一手的。
既表达了反对态度,又没有在吴王势最大的时候,去硬抗他。
“陛下。”
就在这时,叶长清站了出来,道:“我觉让宋策和宋时安能科考,是有违公平的。”
他在作甚?
吴王都惊了,他怎么唱反调。
百官也不解。
这不是吴王的人吗?
他在搞什么?
“哪里有违公平?”皇帝问道。
“回陛下,诸位大人是出于维护科考神圣考虑,觉得不应如此,别无私心。因为宋时安就算真正能考了,对诸位大人也没有什么损失。同样,于我也是,因为我已经考过了。”
在兜了这么一圈后,叶长清最后说道:“真正损害的,是这一届的举人考生们。”
听到这里,众人还是感觉到,一头的雾水。
跟他讲的话无关。
他说的都对,甚至还拍了一下同僚们的马屁——大家攻击宋时安不是因为记恨宋时安,那是一心为国。
可是,他讲这些批话是干什么?
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宋时安去年是司州乡试,辞赋和策论第一。他今年参加科举,是有很大可能性中进士的。”叶长清相当较真的说道,“而进士的名额,每一届都是有限的。他既然能够上,肯定要把别人挤下去。”
“……”晋王听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太懂。
吴王也在思考。
而中平王,一眼的就看向了孙司徒。
这位大人的表情,可真的不是很好看哦。
孙司徒阴着脸的样子,很可怕哦。
“宋时安若今年参加了会试,挤掉了别人的进士,甚至说状元……”叶长清做出由衷觉得不太好的表情,“不大好啊。”
这下子,所有人都懂了。
去年,是谁踩着孙谦的头,既是辞赋第一,又是策论第一的?
他要是参加了科考,万一又踩孙谦头了呢?
以孙司徒那好面子的人设,他不可能不上钩。
不然到时候自己的儿子就算状元了,也会有人说,幸好是宋时安没来。
《会试考试没打赢宋ker拿到的状元,到底有没有含金量?》
“既然这次没有违规。”
脾气很差的孙司徒,冷脸道:“那就应当有考试资格,倘若真的有罪,到时候再取消便是。”
阳谋下,朝堂之上,最终出现了这扭曲怪诞的一幕。
孙司徒,竟替宋时安说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