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俺是耕田勒(2/2)
他说着说着,语声一顿,眉头微压,语气也带了点冷意:
“若不是早早布了伏,有心算无心,这回怕是得折上几人。”
此话一出,屋中便静了。
油灯跳了跳,火苗晃得不稳,光影投在窗纸上,明灭不定,仿佛连墙上的影子都屏了气。
这等动静,已说明对方动了真意,怕是嗅出了这片山林里,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
姜义独坐在廊下,手里拄着那根打磨得锃亮的老棍,半晌没言语。
风从院中老树间穿过,带着松叶簌簌的声响,一点点往人心里钻。
又是几日过去。
天色沉得厉害,像整片天幕被湿帛浸透,低垂着,灰蒙蒙压下来,似乎伸手一拧,便能滴出水来。
风头也转了,吹在人脸上,不寒,却叫人鼻翼发紧。
村东头的山口,照例静得慌。
几名扮作砍柴的弟兄,散散倚着树歇脚,姿态懒洋洋,眼角却留着光。
有人拨弄烟袋,有人削着干柴,刀锋细细剥着树皮,动作慢条斯理。
可每一片被风翻动的叶,每一枝突然振翅的鸟,都不曾逃过他们眼底的涟漪。
忽然,最外圈暗哨处传来一声杜鹃啼唤,时辰掐得极准。
只叫了一声,便戛然止住,如刀锋落下,干净得没留半点回音。
林中风也跟着停了一拍,枝叶微晃,如有人屏了息。
几名扮作樵夫的汉子对视一眼,仍不慌不忙地起身,姿势松散,手掌却不动声色地落在腰间柴刀上。
山道那头,林影轻轻一抖,紧跟着几声枝叶掠动的细响,从密荫深处传出。
不多时,几道人影缓缓现身,步子不快,却自有一股说不出的从容。
领头的竟是个青年,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一身貂裘,色泽温润,剪裁得体,贵气藏而不露。
腰间挂着柄弯刀,金镶玉嵌,鞘上光可鉴人,竟无半点尘灰,仿佛方才不是从林中穿出。
其后数人,形貌各异,或高或瘦,却俱是肩沉肘收、步履轻稳,太阳穴微鼓,眼神藏锋不露,脚下更无虚浮之气。
不是市井卖命的走卒,而是趟过血水、杀过人的手。
这一行人倒也不忙,步子松松垮垮地往前挪,像是沿着自家后园的石径散心。
林中伏哨无人应声,他们却仿佛压根没将那点杀气放在眼里。
“有客到。”
领头那位貂裘公子忽然开口,声音温润含笑,腔调却极自持,汉话说得字正腔圆:
“几位兄弟,不迎一迎么?”
话中带笑,语气却轻飘飘的,像主人打量入了席的客。
话音未落,林侧骤然一动。
只听“轰”地一声,一人破枝带响地跃了出来,影子重重落地,激起地上一片尘浪。
来人正是那壮如犍牛的大牛。
他脚一踏实地,泥尘炸开,整个人已如猛虎扑崖,双肩一沉,背后大斧应声而起,横空怒斩!
厚背锋刃卷着腥风厉响,劈将下来,像劈一棵站错了地方的老树,连山风都给带歪了几分。
这一斧,是大牛憋了气、发了狠、攥满全身膂力劈出来的狠招。
便是山石挡路,也得给它劈出几道裂纹来。
可那貂裘青年只是抬了抬眼皮,唇角的笑意连半分都没走神,连刀都懒得动。
脚下微一晃,像秋叶掠风,衣袂轻飘,便这么堪堪避了过去,连袖口都未曾被风劲拂皱。
紧跟着,他随手一弹,指尖轻点斧背,姿态淡然得像在酒席上抹去杯沿浮沫。
“叮!”
一声脆响清清冷冷。
大牛只觉一股蛮力顺着斧柄倒卷而来,虎口一震,骨节发麻,眼前发黑。
那斧“嗖”地飞了出去,直钉在数丈外一株老树上,斧身还在嗡嗡作响,像夜里虫吟,叫人心头发毛。
他自己则被震得连退数步,脚下一滑,几乎仰倒在地。
脸涨得紫红,胸口如拉风箱,一起一伏,半天缓不过气来。
那几名帮众见势不妙,正要围攻扑上。
那贵公子身后几人却已如幽影般掠出,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身形。
只听得几声沉闷响动,像竹节断、布匹绞,又像骨头错位的微响,直叫人牙根发酸。
转眼间,那几个汉子已横七竖八,倒了一地,一个个面色发红,口中呻唤,却连根指头也动弹不得。
这场交手,快得有些不讲理,叫人心头止不住发寒。
那年轻人却慢悠悠地收了脚步,衣襟一理,动作娴雅,像是方才不过踢落了几粒沾在靴上的尘土。
他信步走到大牛跟前,垂眼打量了一番,神色里带着些许审度。
“筋骨倒还过得去,”他嘴角一弯,语气轻飘,“可惜啊,蛮力终究成不了气候。”
说罢,抬头望向远处山道。
风过林稍,枝叶簌簌,眼里却像能看透几重烟雾似的。
“带路吧。”
他说得不疾不徐,声调不高,神态温和,话里却像钉子一般,不容人拒。
“我想见见,那个能把你们这帮粗胚,调教成这般模样的人。”
大牛咬着牙,闷声不语,额头青筋跳得像鼓点。
那年轻人却似并不介意,眼神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像是早就料到这般反应。
只轻轻叹了口气,语调温润得近乎怜悯:
“你若不肯带,我也无妨,自个儿寻去便是……”
说罢顿了顿,语气仍轻,话却转了锋:
“只是我这几位手下,出门向来不太晓得轻重,倘若脚下不留神,踩死几只林边的小虫子,回头我这一路雅兴,也就扫光了。”
话说得绵软,听起来却像细雨穿瓦,冷得透心。
大牛的脸色登时变了,青红交错,翻江倒海一般。
最终还是低下头去,闷声一哼,转身在前带路。
那一行人便这般穿林过垄,直入村中。
贵公子行得不快,步子松松垮垮,眼神游移,像闲庭看景,却又像巡山点将。
沿路的砖石草木,鸡犬人影,俱被他一一收入眼底。
那目光里,竟真带出三分打心底的赞许。
“啧……瞧这田垄,开得齐整,竟不输关中良田。”
“再看这房舍,虽不华贵,布陈却有章法,一派肃然,少了俗气,多了几分人气。”
说到这儿,他目光落向沿途那些或舞拳弄脚、或挥锄理田的村民。
个个衣衫粗布,却神采奕奕。
那股由内而生的精气神,与他路上见过的那些麻木村落,可谓云泥之别。
“好地方啊。”
他由衷叹了一句,语中还真带了三分羡色,仿佛偶入桃源的雅客:
“真是个好地方……想不到,在这等穷山恶水里,竟还藏着一处避世安居的净土。”
说到此处,他语声一顿,嘴角笑意却淡了下去。
只见他微微摇了摇头,那眼神像是看一幅画,画极好,只是注定留不住。
一行人穿村过巷,脚步从容,不徐不疾。
村道狭窄,青石铺路,两旁柴门半掩,鸡犬无声。
行至学堂前,终于缓缓停下。
院门虚掩,门旁一棵老槐,斜枝探出,荫下一人青衫负手,站得笔直。
正是姜明。
他已等了片刻。
那些人入村时动静不小,传话脚程更快,他早知来者不善,索性不避,拦门而候。
这几月,他未再上后山,只在村中统筹调度,以防不时之变。
那发羌贵公子行至门前,步子略一顿,眼光悠悠地落了过来。
自头至脚打量一番,最后停在姜明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眸上,目光凝了凝,像是稍觉意外。
他微微颔首,嘴角那点惯常的讥笑也收了些。
“倒还有几分气度。”
这话原带几分赏识,话锋却随即一拐,收尾顿冷:
“可惜,底子浅了些。就凭你,还不够看。”
说得轻飘飘,却如秋叶压枝,毫不留情。
姜明神色却无波无澜,不惊不怒,只静静望着那人,眼里没什么火气,反倒多出几分打量的意思。
他缓缓抬手,衣袖轻鼓,臂上气息微动,如丝如缕,在骨节间游走。
眼见是要亲自上前,探探那副贵气皮囊下,究竟几分真材实料。
只是手才抬到一半,身后便传来一声沉稳的吩咐:
“明儿,退下。”
姜明身形一滞,那股蓄势欲发的劲力也随之一收,如潮水褪尽,连个漩涡都不留。
他缓缓转过头去,只见田垄那头,父亲正自田间走来。
步子不疾,像是刚翻完一畦土,随手拎着锄头出来透口气。
一身粗布短褂,裤脚上尚挂着湿泥,肩上那柄锄头斜着压来,锄刃在日头下泛着一层冷光。
脸上是田里晒出来的颜色,额边挂着汗,掌里带着茧,走得不快,却脚下有根,一步一实。
便是这么副模样,却叫那发羌贵公子眉头微动。
眼中光色一转,倏地从姜明身上挪开,落到了这位扛锄的汉子身上。
原本那点半真半假的玩笑神情,也不知什么时候收了起来,头一次透出几分正视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