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15章 群相制

第115章 群相制(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穿越者不死于因果 我在俄国当文豪 无限神职 兼程1995 港综:开局抽死签 红楼窃玉 穿梭诸天从莽荒开始 圣杯战争都打穿了,还说是龙族? 霍格沃兹的迷雾之主

闻听此言,很多官吏都眉头紧皱。

大变革?你要搞什么?

不过新朝建立后,确立属于自己的礼法制度是题中应有之意,他们倒也没有直接站出来反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支持大变革了。

还得看皇帝准备怎么变革,如果太过分了,那必须要反对。

至于最后那两句威胁,大部分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这会儿的朱元璋还没有大开杀戒,他们还不知道,御座上坐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也不急,相信很快他们就会知道的。

群臣的反应朱元璋是看在眼里的,什么都没说,内心只是冷笑一声。

然后他就开始对刘伯温等人进行了表彰。

毕竟论证了温寒变存在,也算是大功一件。

刘伯温因功被提拔为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听到这个任命,朝堂顿时响起了嗡嗡声。

御史大夫表面看只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实际上担任的是丞相职务。

也就是说,刘伯温成了大明朝第三位丞相。

群臣自然非常的震惊。

区别是,有人高兴,有人愁。

浙东一系,乃至江南出身的官吏,那都是非常的兴奋。

刘伯温也是南方出身的官吏,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春天要来了。

还有元朝降臣,也非常高兴。

刘伯温也曾出仕元朝,现在位列大明丞相,说明大明不会对他们有偏见。

以后可以放心的工作了。

与之相对应的,淮右系部分人就不开心了。

刘伯温凭什么当丞相?

只是他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性格,不敢明着反对。

只是心里盘算着,怎么给刘伯温一点下马威看看。

不过汪广洋、胡惟庸等人则都松了口气。

御史大夫虽然也是丞相,但排名并不靠前。

对朝政真正具有决定权的,是中书省左右丞相。

他们两个争夺的,就是左丞相之位,最次也得是右丞相。

刘伯温当了御史大夫,就不可能再来抢这个位置了。

对他们两个来说,相当于是排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心里只有高兴,哪会不乐意。

李善长眉头紧皱,我还没有辞职呢。

任命御史大夫这么重要的事情,皇帝竟然没有和我商量?

这次倒还真不能怪他认不清自己什么的,而是礼法制度规定,任命丞相必须经过其他丞相签字背书才行。

现在他依然是左丞相,这么大的事情皇帝不和他商量。

不但不符合礼法,也完全没将他放在眼里啊。

他自然非常的愤怒。

然而还是那句话,他没有丝毫的办法。

朱元璋可不是什么讲规矩的人,他强行任命丞相,谁都没办法阻止。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善长彻底变了脸色。

在奖赏过几人之后,大家本以为今天的早朝该结束了。

哪知一位御史上奏,弹劾凤阳皇宫营建贪腐。

“……官吏上下其手,贪墨钱粮无数,连民夫工匠的口粮都被克扣大半……”

凤阳皇宫营造官吏贪腐?

这个弹劾可以说震惊了群臣,这是打皇帝的脸啊。

大家下意识的看向朱元璋,不知道他会作何反应。

也有少部分人,看向了李善长。

朱元璋脸色顿时铁青,将奏疏拿到手翻看之后,直接就扔在了地上:

“岂有此理,无法无天,真以为咱的刀不利吗?”

“刘伯温。”

刘伯温出列道:“臣在。”

朱元璋寒声道:“咱命你为钦差大臣,即日启程前往凤阳,将此事给咱查清楚。”

“不论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刘伯温回道:“谨遵圣命。”

李善长终于绷不住了,出列道:“上位,此事……”

朱元璋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打断道:

“李相身体欠佳就安心静养吧,这种小事交给他们去做就可以了。”

李善长脸色涨红,嘴巴张了又张,却说不出一句话。

此时他终于意识到,凤阳那边的事情露馅了。

难怪任命刘伯温为丞相的时候,没有与他商量。

恐怕这会儿皇帝对他的意见很大。

他倒不担心自己的生死问题,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近一年多来,朱元璋在很多政策上,已经与他渐行渐远。

恐怕经过这一事,自己再想掌权就很难了。

这才是最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而且谁都知道,凤阳皇城营造那边,很多官吏都是他举荐的,是他的人。

如果让刘伯温给一锅端了,对他这一系的势力来也,将会是个沉重的打击。

也必然会导致很多人选择背叛。

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重打击。

不行,必须得想办法将此事给遮掩下去。

找刘伯温高抬贵手?

他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当年李彬之事已经证明,刘伯温不会给他这个面子的。

那么就只能毁灭证据了。

不知道是他忙中出错,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视了。

还是过于自信自己,觉得自己的信使能躲过锦衣卫的监视。

退朝之后,他立即就写了一封信,火速送往凤阳。

只是信使刚出应天城,就被抓了起来。

很快这封信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他打开看了一遍,脸色有些难看。

不过并未说什么,找来烛火直接烧成了灰烬。

“加派一队锦衣卫给刘伯温,告诉他除恶务尽。”

朱标脸上带着怒容,道:“是,李相这里怎么办?”

虽然没有看到信的内容,但他也能猜到一些,心中极为的愤怒。

他可不像是自己的父亲,对李善长没有额外的感情。

只觉到这位开国第一功臣,实在太过分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幽幽的道:

“大明能立国,李善长功劳甚大,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给他留个体面吧。”

朱标皱眉道:“可若放任他如此,国法威严何在。”

朱元璋叹道:“他身体不适,就让他好生安养吧。”

朱标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忽然察觉到不对。

好生安养,也就是说以后不会再让他接触权力了。

这样也好。

于是就改口道:“父亲英明。”

朱元璋转移话题道:“礼部那边的军功也核对的差不多了,过几日咱就大封功臣。”

“典礼的事情,就交由你负责吧。”

“多与陶尚书沟通,这方面他比咱们懂。”

朱标知道他不想再谈李善长的事情,顺着话题道:

“是,我这就去找陶尚书。”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册封大典的事情,很快就拿出了大致章程。

朱元璋才挥手道:“就照此办理吧,咱累了,你下去吧。”

——

且说温寒变的事情。

下朝后很快就传了出去,引起朝野轰动。

首先是官吏们。

之前此事属于机密,且还没有得到证实,大家也只是私下讨论。

现在朝廷当众宣布,并且还得到了刘伯温等人验证。

那就不一样了。

大家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讨论此事。

有人认同,有人怀疑,有人直接就认定是假的。

但不论持何种态度,他们都第一时间找到了参与论证此事的官吏,希望能从那些人嘴里得到第一手资料。

那些官吏之前也已经获得了准许,并未隐瞒。

将论证过程一五一十的转述给众人。

这下就连原本不信的人,都有些犹豫了。

莫非温寒变是真的?

如果真的有温寒变,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别的不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期,恐怕皇帝真的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而这是大多数官吏都不愿意见到的。

不少人私下已经开始串联,不论朝廷如何变革,大家都要共进退,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没说。

反对变革?

你们先活过财税窝案再说。

民间关于温寒变的讨论就更激烈了,不过寒冷期百年后才会出现,没有切肤之痛。

百姓们大多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而是将此事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和之前的黄河夺淮入海话题一样。

对于北方百姓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可是对于南方的百姓来说,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话题传的多了,很快就走了样。

没多久关于温寒变的神话故事就被编出来了。

什么温寒变是一对夫妻神掌握,男掌温暖,女掌寒冷等等。

还编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马钰听到这些故事,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对于这种舆论氛围,他还是比较乐于见到的。

毕竟,如果百姓都惶恐不安,很容易造成极大的社会混乱。

现在大家都当成故事听,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真正关心的,是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上辈子朱元璋对群相制好像有意见,从始至终都只有左右两个丞相,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丞相。

这就造成了丞相权势过重的现实,一度威胁到皇权。

现在竟然任命刘伯温为御史大夫,显然在思想上有所改变。

这同样是一件好事。

而且这个任命也意味着,刘伯温重新融入了大明朝廷。

多了一个肯干事实的人,怎么看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对于朱元璋让刘伯温去查凤阳皇城贪腐。

他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这个人选真的绝了。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没有动李善长的打算,起码现在没有这个打算。

就在他琢磨朝堂变动的时候,管家袁朗一脸古怪的跑过来,道:

“大郎,有贵客来访。”

马钰眉头一挑:“贵客?谁?”

不是他自傲,以他现在的身份,能被袁朗称之为贵客的,凤毛麟角。

那些能被称之为贵客,任何一个来访,袁朗早就大礼相迎了,不会现在这幅模样。

那么,到底是谁呢?

袁朗神秘的笑道:“是一位姓王的姑娘。”

姓王?

我去,不会是观音奴吧?

她怎么来了?

不过先别管这个了,赶紧去迎接吧。

免得失了礼数。

马钰连忙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快推我去迎接。”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陆总的小作精又凶又甜 穿成四个大佬的农门长姐 战爷的小娇娇开挂了 重生后我和渣男离婚了 穿书八零之肥妻火辣辣 离婚后靳少天天哄娃 九零学霸小甜妻 紈絝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替嫁后,植物人老公让我一胎双宝 重生之医品娇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