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三人而归(1/2)
第341章 三人而归
等殿內的人走的就剩下皇帝,田安与徐福三人。
徐福见到皇帝给自己端了一碗茶水,他神色惶恐的想要行礼。
扶苏扶著徐福,將手中的茶碗放在他手中,道:“喝吧。”
“臣谢皇帝赐茶。”
言罢,徐福端著碗將茶水一饮而尽,感受著温热的茶水流过肠胃。
良久,见徐福的情绪好了些,也不再哭了。
扶苏知道海上的这段经歷,几乎折磨的让徐福不像个人了,但看著他所画的这幅海图,哪怕只有倭人岛屿的一部分。
这对將来而言也有巨大的意义,徐福所踏足的领域就是秦土地的一部分,那就是从秦开始,那里就是秦的土地。
徐福在那里做了一个“记號”象徵秦疆域。
这个记號是一个巨大的石碑,听徐福说那个石碑被锤入地下,很扎实。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当徐福的情绪稳定之后,他继续讲述在海上以及海岛上的所见,扶苏能够分辨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
徐福从海上的经歷说起,一五一十地讲述遭遇,按照扶苏的理解这些都是实话。
在海上漂流是十分枯燥的,枯燥到有人甚至快要发疯了,还有人睡了很多天,也有人因此晒得都破了皮。
当扶苏扶著徐福的手时,还能感受到他骨瘦如柴的手臂。
“先生且先去休息,能否暂且在太学府任职?”
徐福行礼道:“臣领命。”
扶苏对田安道:“给先生安排宅邸住下来。”
“是。”
皇帝的一声先生,对徐福有著敬意。
皇帝应该对功臣如此,因皇帝希望以后像徐福这样有著勇气与决心的人越多。
田安送著徐福出了宫门,望著徐福的背影,有些同情更有佩服。
新帝六年的三月,徐福见了皇帝之后,就一直住在咸阳城,並且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徐福出海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这是皇帝在章台宫的廷议时所讲,据传闻徐福正在写一卷书,那捲书上所写的是出海的方法————
刘肥刚从陇西回到陈仓县,在这里的食肆內就听到这些话语。
从边军戍边支教回来的刘肥已有了浓密的鬍子,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留著如此茂盛的鬍子,实在不好看。
店家看著刘肥拿著一柄剑,虽说这位客人只是穿著寻常的粗布短衣,可肤色与面色一看就是从西北而来。
店里有个鼻子很厉害的伙计,这个伙计从刘肥身上闻到了骆驼的味道。
如此一来,拿著剑却不被官府盘问,还从西北而来,有骆驼的味道,看来定是边军戍边的將领。
而且此人的身边还有人,同样穿著粗布短衣,可其人脚上与手腕上有著旧伤痕跡,这一看就是囚徒。
自新帝即位之后,若不是罪行太大的人,是不会轻易动用肉刑的。
刘肥拿著一把小刀就蹲在马厩边,眼前的水盆倒映著脸,仔细修著鬍子。
而刘肥身边的人,也在修理著自己的鬍子。
正在打扫马厩的伙计见到了已修好鬍子的客人,等客人的脸乾净了许多之后,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客人这么年轻。
刘肥看向一旁的桓楚道:“一起吃点吧。”
“多谢。”桓楚躬身行礼。
依旧是一口的楚地口音。
这么多年了,刘肥都快忘记楚地口音了。
正因桓楚的口音,刘肥才乐意与他一起同行。
站起身,刘肥用掛在一旁的破布,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一些细碎的鬚髮也隨之落地,动作利索又有力。
而后两人走入殿內的正堂,向店家要了吃食。
刘肥身上还有不少铜钱,这都是涉间大將军给的。
因亲自给涉间大將军的儿子教了两年书,才会给自己这些银钱。
本来刘肥是不打算收的,但涉间大將军生怕军中有人向御史府告他一个谋私。
刘肥接过店家端来的一大碗羊汤。
桓楚也接过一碗大羊汤,又拿起桌上的一张饼,埋头就吃了起来。
店家又端来了第三碗羊汤,第三位客人正是隨行的灌婴。
三人吃东西的动静极大,很快就引来了食肆內的其他人注意。
可当注意到那桌放著两柄剑,眾人也都是不敢吱声。
像脸盆一样大的一碗羊汤喝下肚,灌婴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大声道:“痛快。”
刘肥看向一旁的桓楚。
此刻桓楚的碗中还有些汤水,但口中还在嚼著饼,嚼得很用力。
这三人的食量让店家很吃惊,这是什么人,怎么这么能吃?
难道西北的边军都不吃饭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