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六年一月(2/2)
等对方更近了,王离又道:“快!快派船去看看。”
正在驶来的船只确实不是渔船,这船太大了,琅琊县海边的所有船都没有它大。
这些年,秦出海的船只中,只有一条船有这么大,那就是徐福出海的那条。
等对方的船只在风浪中更近了一些,王离忽然一笑,“徐福……”
“回来啦!徐县令回来啦!”
海边有人大喊着。
“徐县令回来啦!”
呼唤声随着人们的传递下此起彼伏。
等船只更近了,王离抚着短须的手忽然停下,因他看清船只的模样。
当初出海的那条船是多么的大,多么的华丽,而现在呢……这艘船像是修补过很多次,当初的华丽早已不见。
当船真的到了近前,王离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快步走到海滩边,看到了正踩着海水而下船的人。
这些人无不疲惫难言,皆是骨瘦如柴,他们一到沙滩上便倒下了。
王离看到众人的状态,吃惊道:“怎会这样?”
最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下了船,他正是当初出海的徐福。
在人们的目光中,这个徐福出海四年,整个人好像老了十多岁,他衣衫单薄,也是骨瘦如柴,走路都有些不稳当。
王离忙上前扶住这人,道:“徐福?”
徐福只是点了点头,而后当场昏厥了过去。
“叫医者,叫医者……”
在琅琊县这么多年,王离依旧保持着他的关中贵族风范,就连说话的方式口音都没有变。
琅琊县的县府内,徐福终于又醒了,王离道:“医者说你们只是缺水缺粮才会如此。”
徐福低声道:“给我一碗粥,我要去见皇帝。”
见对方要起身,王离又道:“我已让人快马加鞭给咸阳送去消息,你不用着急。”
徐福再道:“我要见皇帝。”
见人已从榻上起来,王离只好让开。
而后见徐福走到县府外,见到随着自己一起出海的众人正在吃着吃食。
徐福又道:“你们可都有说话?”
“众人皆是摇头。”
确认人数依旧是齐的,徐福又回了他自己的船,似乎是在寻找什么,直到带了一个包袱下来。
王离站在海边,焦急地道:“我已快马加鞭给咸阳送消息,你不用这样……”
“我一定要见皇帝。”
王离看到对方的目光很是坚定,只要妥协的让人准备车马。
等徐福坐上前往咸阳的车马,王离站在原地还注目看着。
谁也不知道徐福在海外遇到了什么。
这人一句话也不说,一见人就说他要见皇帝。
王离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官吏,又吩咐道:“把徐福的事一五一十写下来,快马加鞭送去咸阳。”
“是!”
听到身边文吏的回应。
王离蹙眉看着徐福带着他船队的人离开的方向。
他们在琅琊县没有久留,急急忙忙就去了咸阳,是有什么大事要告知皇帝吧。
王离只能这样猜想着。
徐福的大船还停在海边,问向一旁的船夫道:“这船如何?”
这位常在琅琊县出海的老船夫望着已破洞的船帆,以及老旧的船身。
甚至连船身一侧,都有不少破洞。
王离跟着这个船夫上了船,甲板上满是的鱼干以及木桶,这大抵是他们用来吃着果腹的。
“王县丞。”
听到话语,王离顺着这个船夫的目光看去,见到了一个木箱子,木箱子内竟然有土,土中长满了豆芽。
“老夫记得,当初徐福出海时带去了不少作物的种子。”
船夫看着破烂的夹板伸手往下按了按,就发现夹板已破了洞。
“这艘船经历过很大的风雨,又经历过暴晒,再好的木料都会坏的。”
老船夫长叹一口气,又道:“他们能回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王离跟着走入船舱,船舱内有一股发霉的霉味,而且味道很浓。
船夫又解释道:“海上的湿气进入船体,遇到暴雨之后又是暴晒就会如此。”
船夫坐在船舱内的一张榻上,他道:“真是一口水都没了。”
王离也看到了眼前的现状,看着空空的船舱,当初出海有一千余人,而现在回来的只有十余个,这十余个人都像是没了半条命一般。
王离真的不敢相信,他们在海上都经历了什么,而这船已支撑不了多久,也不能再出海了。
新帝六年二月,有消息传来,徐福回来了。
出海四年的徐福,真的从海外回来了。
这个消息从徐福在冬至时节抵达琅琊县,消息传到咸阳时,已是二月。
骊山上,嬴政听到这个消息很诧异,他看向一旁的李斯。
李斯道:“此人回来牵动人心,听说徐福回了琅琊县之后,对外人的询问一言不发,对海外的事也只字不提。”
嬴政道:“他来咸阳了?”
李斯回道:“徐福抵达琅琊县时,就带着他随行出海的人赶来关中了,按照路程来看,也快到三川郡了。”
若是传信的快马与徐福同时出发,前后差距应该也只有三两天的路程。
嬴政道:“扶苏在做什么?”
一旁的内侍回道:“今天是公子衡冠礼之日,人们都去雍城祝贺了。”
嬴政道:“当年有多少人拥戴扶苏,现在就有多少人去给扶苏的孩子祝贺。”
爱屋及乌,人们爱戴公子扶苏,也会爱戴公子扶苏的儿子,也会关心皇帝的儿女。
况且公子衡的品行很好,甚至还有走遍万里长城的壮举。
嬴政询问道:“礼又去了何处?”
李斯回道:“上月来的消息,公子礼正在戍守西北边陲,一个人守着一片荒漠,几百里外不见人烟,就这么一个人守着。”
嬴政道:“那孩子能坚持吗?”
李斯道:“若要服众唯有如此,公子衡与公子礼都是好孩子,他们都知道怎么做一个好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