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频阳县往事(1/2)
第338章 频阳县往事
公子衡提着一袋蜂窝煤与刘盈煤走入县府,还在说着近日来的潼关见闻。
县府内,萧何见到来人行礼道:“公子。”
衡道:“刚去看望了爷爷,爷爷让我带来了这些煤来。”
萧何道:“当初为了建设铜川的制煤作坊,没少出乱子,好在有章邯将军相助。”
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事,那时候衡正与陈平在外巡查各县。
直到按照父皇与老师的安排,来渭北协助萧何主持各县之事,才知道了当初建设制煤作坊的事。
那时为了将煤矿空出来,还要动员铜川县搬迁,没少因土地问题而争执。
而闹事的也都是当年拥有土地的老秦人,因有些土地是当年的老秦人用军功换来的,在丞相府的主持下,拿出了更多的土地与县民交换。
才有了如今的铜川县,铜川县是一座以煤矿为核心的县,其中不论男女老壮都在围绕着那座矿劳作。
曾经,衡也问过萧何,中原各地还有很多这样的煤矿,它们又要怎么处置?
萧何只说皇帝与丞相府会有办法的,这点事不用公子牵挂。
见萧何递来几卷文书,公子衡接过,正在看着。
公子衡虽说不在渭北任职,但在秦廷任御史,依旧可以留在渭北。
自从巡视过中原各县之后,衡看到一些县治的卷宗时,看法也有了些变化。
等刘盈离开之后,衡又道:“听曹县丞说,萧郡守要回楚地?”
萧何颔首。
如今的萧何已是郡守,这也是近五六年间的事。
以他这样的才能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进丞相府,将来说不定能够位列九卿。
衡觉得这是必然的,不仅仅是他,就连丞相府的群臣也是这样认为,如今的皇帝与秦廷用人往往只看能力,不看出身,也不看家世。
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庶民的孩子,也都在秦廷任职,甚至已是如今秦廷中的一个很大的团体。
以后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衡又道:“是楚地有事还牵挂着郡守?”
萧何道:“臣与皇帝已有约定。”
衡不知道萧何与父皇有了何种约定,只是一想到他这样的人会离开关中,心中多少有些惋惜。
看过中原各地的情形后,衡自然清楚,其实这个国家并没有这么好。
这中原的其他郡县更需要像萧何这样的人,衡也见过如今楚地的风貌,衡以前不知道楚地是什么样,他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印象。
小时候,衡也跟随着爷爷一起东巡,可是那时候他尚在襁褓之中。
又与萧何谈了许久,衡这才在县里休息。
翌日,天还是漆黑的,公子衡就早早牵马出了县,翻身上马朝着咸阳而去。
虽说受御史府之命在渭北任职,可公子衡不想错过任何一次廷议。
每一次的早晨廷议,对他而言就是一次学习国事的机会。
当天边刚出现亮光,公子衡已经到了咸阳城,从城门口赶到咸阳宫门,也正好是宫门打开的时辰。
今天的廷议有些难得,因武将一列多了两位大将军,众人也多了一些新鲜的话题。
不然,每天廷议前大家所聊的都是那些事,未免有些太过无趣了。
而现在赵佗与屠雎站在武将一列,有不少人愿与他们谈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