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皇帝心事(2/2)
扶苏打开奏疏,才发现这是一卷名册,这卷名册是御史陈平与御史公子衡共同书写的。
“御史公子衡————”扶苏忽然一笑,再看被儿子写在名册上的人名,他们都是各地的地方官吏。
根据呈报,公子衡与陈平已到了洞庭郡,正在一路往东走。
冯去疾道:“名册上所记录之人是公子衡与陈平在各地抓捕的官吏,他们有的瀆职,有的私用民夫,甚至还有私征赋税,余下还有需罢去官职的县吏,请皇帝批覆。”
扶苏询问道:“去年有多少学子通过了考试,还未给官的。”
冯去疾回道:“二百余人。”
“嗯。”扶苏面带满意的笑容,道:“每年过考的人越来越多了。”
冯去疾行礼道:“臣恭贺皇帝收天下学子,为秦治理。”
扶苏低声道:“朕更喜听人说为民治理。”
“臣以为无万千庶民就无秦,为秦治理与为民治理一样。”
“右相这话说的有些像朕的老师了,老师以前也善辩。”
冯去疾惭愧一笑。
扶苏道:“往后还是说为民而治,朕更喜欢。”
“是。”
“陈平他们最快何时能回来?”
“今年入夏。”
扶苏收起这卷名册,又道:“朕看过了,让廷尉处置。”
冯去疾双手接过名册,又道:“近来群臣还在议论,是否再立丞相。”
扶苏道:“朕还未打算再立丞相,以后也不用再提了。”
冯去疾行礼之后,便离开了。
其实这个秦廷没有丞相,也能够运转如常,似乎有没有丞相都不重要。
当关中再一次迎来晴天,三月的关中终於有了暖意。
扶苏与蒙恬策马在北郊的草原上。
四周皆是隨著皇帝出行的秦军,扶苏道:“大量的土地成了各县各乡里的住处,这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能打猎的地方就少了。”
策马而行,这一段路几乎也没有见到猎物。
蒙恬道:“末將听闻岐州的马场建设好了。”
“嗯,萧何建的。”
蒙恬道:“萧何此人眼光很好,岐州確实是养马的好地方,臣亲自去看过,马场很大,有河流有大片草原。”
扶苏道:“可惜今天与太尉游猎,要一无所获了。”
蒙恬笑道:“臣已有很多年,没有这般出来散心了。”
要说少年时,两人还走得很近。
蒙恬从北方回来之后,成了太尉,两人的位置不一样了,似乎再也没有像少年时那样能一起放肆游玩了。
即便少年时再美好,现如今君臣之间依旧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身份鸿沟。
蒙恬的鬍鬚已白了大半,但坐在马背上依旧神采奕奕。
扶苏道:“车师国的事,太尉如何看?”
蒙恬回道:“臣以为,多建设,少远征。”
扶苏頷首,“朕也是这么想的,嘉峪关还未建设好,车师是一个西域屯田的好地方,因地制宜就足够了。”
蒙恬再一次行礼。
扶苏嘴里咀嚼著枣,一边吃著已去了核的枣,给蒙恬分了几颗。
见他要推脱,扶苏道:“几颗枣而已,小时候你还带著我烤肉吃。”
蒙恬躬身一笑,接过了皇帝递来的枣。
“原本,这一次出来散心,朕不想谈及国事的,可有些事悬在群臣心头上已有些年了,朕还要请太尉做一些事。”
蒙恬行礼道:“臣自当效————”
没等蒙恬说完效死,扶苏打断他道:“近来,有人进諫要请赵佗与屠雎回来,这两位大將军在南方一旦久了,再过几年恐怕想要再请回来就难了,还说赵佗在南方正在修建十分巨大的陵寢,其规模与诸侯王相当。”
见蒙恬也面露难色,扶苏又道:“朕並不急著他们回来,自然也不信这些传言,但今年想派出更多的官吏去南方,其一是修路,其二是建设郡县。”
“若只是让丞相府去文书,朕又觉得分量不够,太尉可书信去南方,告知两位大將军將治理之权交给南方各地的郡县官吏。”
皇帝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赵佗与屠雎可以留在南方,但他们一定要分权。
扶苏道:“若还是不行,朕只能觉得两位大將军治理南方能力欠缺,下詔命召他们回咸阳。”
蒙恬神色凝重,皇帝说不信那些传言,那也有可能是那些传言都是真的。
“臣回咸阳之后,就写好军令,命人加急送去南方。”
扶苏道:“去年朕去驪山看父皇,父皇与朕说少去考虑西域的事,多看看自己的国家,朕明白父皇言语中的深意,南方是父皇与老师的心血,朕不容南方有失。”
这场游猎进行了三天,扶苏在北郊的郊外也度过三天,期间有政事也是群臣去北郊的行宫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