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终于是朝廷命官了(1/2)
第40章 终于是朝廷命官了
狄仁杰这句话说出口,武三思的脸色顿时阴沉下去。
他自认为自己所说的话,给来俊臣与魏元忠双方都留了面子。
既没有完全断了来俊臣想要推荐秦佾进入匦使院的念想,也没有反驳魏元忠、张柬之指出秦佾德不配位的事实。
这可是他梁王殿为数不多的不偏不倚,没想到狄仁杰上来就不给他面子。
除了武三思想不通狄仁杰要做什么之外,甘露殿内其他人的解读各不相同。
张柬之与魏元忠自然是心中大喜,狄仁杰一向与来俊臣不合,站出来必定是要给他们二人撑腰。
来俊臣则是心中有些忐忑,毕竟狄仁杰深受圣皇陛下的信任。
这次从自己的大牢走出来,不仅官复原职,甚至还更难进一步,成为了凤阁鸾台平章事,真正的宰辅之首。
他担心对方会对自己心有罅隙,反对秦佾进入匦使院。
至于武曌,心里这才感到理所应当。
如果狄仁杰不跳出来反对来俊臣和武三思,她才会觉得出乎意料。
脸上带着戏谑的笑意,武曌冲着狄仁杰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然而他接下来所说的话,却让甘露殿内所有的人都用错愕的目光看着他。
“陛下,老臣对来院正奏请的匦使院擢拔官员,心中并无异议。”
“只是梁王殿下说那秦佾才学不足,老臣心中还是有些异议。”
“狄卿,”武曌面带疑惑的看着狄仁杰,“你怎么知道这个秦佾有没有才学?”
“陛下,各位大人”
狄仁杰说着话将手伸向怀中,从里面摸出来的,正是当日他让秦佾誊抄的那两首诗。
接过狄仁杰呈上来那两张抄着诗文的纸,武曌只是看了一眼,立刻便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口中轻诵着纸上的诗句,武曌的眼中升起难以抑制的激动。
随手将这两张纸递给武三思,示意甘露殿内的众人传着看看。
今日在甘露殿内的众人,除了武三思略输文采之外,其余的可都是进士出身,自然是文才卓越。
可即便是武三思,为官这么多年,身边聚着不少才华横溢的幕僚,对诗文也能尝出好坏。
这两首诗,不仅豪情万丈,而且平仄对仗工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而写下唐代第一首战诗《从军行》的杨炯,他那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论气势而言,却又比秦佾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稍显逊色。
不仅是武曌看过之后心中波涛汹涌,即便是其他几人,看完之后也是大为惊叹。
等到最后一人宗楚客看完,再次将这两篇诗作放到武曌面前的桌案上时,武曌面带疑惑的看着狄仁杰问道。
“狄卿,你是说,这两首诗是.”
狄仁杰微笑着点了点头,默认了武曌的猜测,随后再次上前一步,拿起秦佾的诗作展示在武曌面前。
“陛下,老臣想要让您看的,还不止是这两首诗的内容。”
“您再仔细品鉴一下誊抄诗作的字迹”
武曌被狄仁杰提醒了一句,这才再次将那两张纸拿起来端详起来。
随着看得逐渐入神,武曌的脸上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惊喜之色。
“狄卿,这上面的字迹也是?”
“没错,”狄仁杰的脸上露出一抹得意之色,“陛下,臣常听闻,字如其人。”
“您看这两页誊抄诗作的字迹,字体方正,结构严谨。”
“笔触刚劲有力,外柔内刚尽显大气磅礴。”
“老臣以为,历城县公家的这个小郎君,不仅惊才绝艳,而且秉性中正。”
“并且还沿袭了已故冀国公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如此沧海遗珠,老臣平生也未尝得见。”
“所以,方才才会对梁王殿下出言不逊,认为其对秦佾的评价有些谬误。”
这一番话,便体现出了狄仁杰的老谋深算。
他完全不参与来俊臣与魏元忠的争执当,也不提这个招谏司的主事让秦佾当合不合适。
他只想武曌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秦佾这个孩子,不仅才华而已,而且品行端正。
狄仁杰是怎么看出秦佾品行端正的呢?
他也说了,字如其人。
秦佾的字写得端庄大气,所以他的人品应该不会太差。
至于秦佾最终能否坐上招谏司主事的位置,还得由武曌来定夺,他作为一个宰辅并不方便置喙。
这便是狄仁杰能够屹立在武曌身边这么多年,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
深知武曌此人疑心很重,又喜欢擅权敛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