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御前奏对(2/2)
李守礼一边匆匆向外走去,一边怒气冲冲的嚷嚷着。
“堂堂庐陵王世子,不带仪仗,没有护卫,就自己这么从宫中走回来了?”
跟在他身后的宗正府属官胥吏们心中也是叫苦不迭。
一番调查之后,李守礼这才知道这件事本就是宗正府的疏漏。
于是对自己的手下该罚的罚,该骂的骂,随后大张旗鼓的将李重润迎进王府。
与李重润告别之后,秦佾晃晃悠悠的返回自己的院子。
与此同时,位于太极宫内的甘露殿,武曌身穿明黄色龙纹袍服,头戴九旒冕冠,正襟危坐在条案之后。
尚书令武三思、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天官(吏部)尚书张柬之、凤阁侍郎令魏元忠、鸾台侍郎宗楚客与匦使院正来俊臣齐聚一堂。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
武则天坐在那里岿然不动,双目一睁不怒自威。
她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随后才缓缓开口。
“诸位,来卿递上来的札子你们也都看了,心里都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狄仁杰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条案上的奏章之上。
今天来俊臣的奏请,却是昨日他向秦佾提过,关于匦使院人事调整的条陈。
“陛下,”鸾台侍郎魏元忠闻言率先站了出来。
魏元忠为人刻板倔强、刚正不阿,从来不肯向任何人屈服。
在历史上,他就是因为不愿意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趋炎附势,所以最终才落得个从堂堂宰相一职,被贬为端州县尉的下场。
魏元忠在十三年前,因为参与平定徐茂公叛乱立下大功而被擢拔为宰相。
后来却被来俊臣的学生周兴诬陷,在险些身死的情况下,被武曌赦免流放去了播州。
因此他再次重返宰相之位以后,对来俊臣是深恶痛绝,几乎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本着敌人赞成我就反对,敌人反对我就赞成的原则。
魏元忠不假思索的就站出来驳斥了来俊臣的奏折。
“陛下,微臣认为来大人的奏请不妥。”
“我朝上到朝堂大员,下至边远下县的佐贰官员,皆是由天官文选司铨选任命。”
“匦使院的掌印官虽是来大人,也毕竟是朝廷的衙门,其中属官擢拔,自然也应由吏部负责。”
“然来大人身为匦使院正,却将院中官职私相授受,这岂不是乱了规矩?”
“因此臣认为,应将来大人的奏章予以驳回,并对其严加申饬,方能维持朝廷法度尊严。”
魏元忠这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
不由得让站在一旁的天官尚书张柬之暗暗点头,心中十分的赞许。
来俊臣听到他这一番斥责,却丝毫不慌不忙。
他上前一步,走到魏元忠的身边,转身冲他微微一笑。
“魏公,请问下官奏请的哪一位官员,您觉得不合适啊?”
魏元忠方才也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对于来俊臣推荐的官员还真没仔细琢磨。
听到来俊臣的提问,他这才仔细思索起来。
来俊臣此番一共推荐了三个他想要提拔的官员。
分为是匦使院长史韦承庆,被推荐其晋升为别驾。
匦使院招谏司主事贺知章,被推荐晋升为匦使院长史。
还有一个就是秦佾,被推荐为匦使院招谏司主事。
来俊臣到底推荐的哪一位不合规矩呢?
魏元忠在心中盘算起来。
韦承庆?不行,魏元忠在心中摇了摇头。
这个是前鸾台侍郎韦思谦的儿子。
魏元忠当年被流放到播州之后,若不是韦思谦出面向武曌求情,魏元忠到现在还应该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当中吃折耳根呢。
贺知章?也不行。
他可是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的进士,而那一年的秋闱正是由魏元忠担任的主考官。
因此,说起来贺知章还算是他的门生。
门生有机会进步,做老师的哪有横加阻拦的道理?
秦佾,对只能是秦佾。
这是个什么人?老夫听都没听过!
必定是俊臣无视朝廷法度,收受了这个叫秦佾的贿赂,所以才会举荐他为匦使院一司的主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