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老三生病,刘晓俪晕厥,朱玲登门(1/2)
一九九零年七月,普林斯顿大学。
“韦伊,你这个月还要去哈工大参加大会吗?”
范恩劳伦斯看着眼前这位已经八十四岁的老人,忍不住问道。
安德烈韦伊点头:
“当然,我虽然老了,但我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去?”
他是一九零六年五月出生的,现在已经是一九九零年七月了,他刚刚过完自己的八十四岁生日。
老虽老,但他身体还算不错。
作为目前数学界为数不多的顶尖数学家安德烈韦伊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前往哈工大参加本届大会。
“王教授是我们数学界的福气,是超级天才,这是他第三次加冕,我还能走动得了,自然不能,也不应该缺席”
“否则的话,我可能会抱憾终身!”
听到对方的话,范恩劳伦斯忍不住道:
“其实八六年那一次,王教授应该来我们伯克利市参加大会的,唉,他胆子太小了”
第二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在美国伯克利市举办的,当时王多鱼并没有前往参加,否则的话,当时他和他的学生约克兹便可以师徒二人同台领奖,这是数学界的名场面。
可惜了!
安德烈韦伊却有不同意见:
“你太小瞧那些人了,如果王教授当初真的来了伯克利市,那么还真的有可能毁掉他。”
两人就这个问题,闲聊了两句,之后便聊起了其他。
对于他们这些数学研究员而言,聊八卦不过是枯燥乏味的研究生活当中的一些乐趣,放松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罢了。
“也不知道我临死之前,能否看到朗兰兹纲领被彻底统一”
见安德烈在感慨这件事,范恩劳伦斯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朗兰兹纲领基本上都是靠王多鱼来推动,这才让它成为现如今全球数学界最热门的课题。
可也因为它的特殊性,导致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人员,其实并不太多。
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数学研究员都没有那样的自信,其他顶尖数学家却也被王多鱼打击得不敢再随便插手了。
谁让他在过去这十来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地完成了费马猜想、基本引理、几何朗兰兹猜想、互反律猜想、函子性猜想等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单独拎出来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名震数学界,奠定其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但这些全都是王多鱼一个人的成就。
这就是当今全球惟一一位数学皇帝的强势,其功劳无可匹敌,其地位不可撼动。
“对了,我们普林斯顿大学最近这两年比较厉害的博士,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收起感慨之后,安德烈突然关心了一句。
范恩劳伦斯直接摇头。
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球数学中心,这是没有错的。
但奈何前几年非常牛逼的博士、教授等,这几年依然没有什么好的成果过来。
如果有的话,也不至于现在才提起。
比如八六年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希拉、杰弗瑞沃甘、麦克斯坦等,他们在最近这几年发表的论文都相对平平无奇,没什么值得惊艳的地方。
“唉!!!”
安德烈韦伊叹了一口气,他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他绝对是有私心的。
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数学中心地位,正在瓦解当中。
全球数学界都在朝圣一般,前往冰城。
现如今的王多鱼也才三十四岁,这个年龄无疑是非常年轻的。
他甚至还有可能会在九四年的时候,再加冕一次。
即便是之后,那么全球数学界都还会在王多鱼的领导下,匍匐十几二十年。
毕竟数学家在六十岁之前,其实都还能够完成很多关键性的工作。
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王多鱼还能够顺利活到六十岁这个阶段才行。
范恩劳伦斯目光闪烁,旋即也不得不低头。
王多鱼太强势了,普林斯顿又没有与之相抗衡的数学家,所以暂避锋芒才是正理。
不是说他们普林斯顿手握真理,就可以摆平一切。
当年的半岛战场上,范恩劳伦斯他们可是亲眼目睹了那一历史。
大不列颠,伦敦这座雾都城市,牛津大学校园内,伦斯特拉教授已经购买好了机票,他将会带领他的两位优秀博士研究生前往冰城参加本届大会。
跟他一起同行的还有萨斯林等几位教授,以及剑桥大学的教授和皇家数学院的院士。
这一次,他们大不列颠将会派遣出五十六人组成的数学家团队。
不过,伦斯特拉却是知道,除了他们这些受邀前往的团队之外,还有不少博士生,也自费前往。
众所周知,本届数学家大会跟以往完全不同。
加之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大浪潮,还有互联网的兴起,已经让大家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伦敦这里,也能够登陆哈工大官方网站,可以自行调整官网的语言。
在哈工大官网的右上角,非常显眼的位置,就可以看到语言选项。
下拉菜单可以看到包括中文、繁体中文、英文、俄文、法文等几大类全球重要语言。
如此也能够说明,哈工大官网确实有点水平。
从普林斯顿到伦敦,从伦敦到巴黎,再到柏林,再到新加坡、香港、台北和东京,几乎全球很多地方的大学数学系,都在讨论这一届数学家大会。
大家比王多鱼这位数学皇帝还要更加期待大会的到来。
ald区,王多鱼并不知道这一切,因为他此时已经差不多快要解开一部分黎曼猜想这道题了。
但是就在七月二号这一天,王君康已经连续感冒发烧两天了,医生都束手无策。
而王多鱼则是抽时间给王君康进行号脉,他总感觉有些异常,连他自己内心也十分不安。
于是他很果断地在二号这天下午,安排飞机起飞,直奔京城。
“多鱼,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牵着王君康的刘晓俪,面色十分焦急。
在她旁边,王亦菲、李舒敏、陆月欣他们几个孩子,全都眼巴巴地看着,眼角还泛着泪光。
显然王君康高烧不退,加上刘晓俪的情绪不稳定,导致王亦菲他们也害怕了。
“茜茜,不要哭,怪,你们先出去玩,爸爸跟妈妈说两句,好不好?”
王多鱼蹲下来,抱起王君康,随后又对王亦菲说道。
他能够确定一点,那就是王君康应该出现了什么意外。
而这种病,估计是突发性疾病。
此前他是学过医,看过不少医书,但他终究不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所以没办法直接通过号脉就可以判断。
然而他心悸的感觉,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所以他需要马上赶往京城。
只有京城这座城市,才是汇聚了全国最顶尖医生的地方。
等孩子们都出去之后,王多鱼跟刘晓俪道:
“我现在的感觉不是很好,而且今天也七月二号了,所以我也该回去了。”
“可是你的工作完成了吗?”
“老三都这样了,我还是先带他去京城协和医院检查一遍,要不然我不放心。”
家里的四个孩子,不管哪个,那都是他的孩子。
如果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他怎么可能还能心安地坐着搞科研?
刘晓俪闻言,便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王多鱼简单跟李裕鸣、朱立顺他们交代两句,便匆匆忙前往机场,离开了ald区。
夜幕降临时,王多鱼他们抵达了京城。
协和医院和301医院已经来了人,在王多鱼他们下飞机之后,就提前把王君康给接走了。
王多鱼也跟在车上,一起前往协和医院。
京城协和医院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医疗单位,很多相关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不管是妇科、儿科、骨科、心脑科、肿瘤科等,都是协和医院排名第一。
301医院也很强,但这是军医院。
而且当年的301医院就是从协和医院这边借调了一半的医生,这才成立了301医院,否则的话,协和会更牛逼。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全方位检查,目前确实已经初步诊断,王君康得了神经母细胞瘤。
“王教授,现在王君康这孩子的情况并不算非常严重,但是神经母细胞瘤”
协和医院的一位主治医生,表情严肃地开口说道。
话还没说完,旁边的刘晓俪就瘫软在王多鱼的怀里。
她脑子里就出现一个字:瘤!
也就是肿瘤,俗称癌症!
刘晓俪可不是什么都不懂,当初王多鱼翻看医书的时候,她也看过一些,也了解过不少关于儿童方面的疾病。
但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王君康这个孩子,会得细胞瘤这样的病症。
“晓俪,你镇定点,这不是还没出事呢,而且就算真的有事,我还在呢。”
王多鱼搀扶着刘晓俪,让她振作起来。
还好这会儿王亦菲他们这些孩子已经被送回到中关村西大街八十七号院了,要不然这会儿场面肯定会更加热闹。
“我的老三,他怎么就那么苦呀?”
此时的刘晓俪,眼泪无声地顺着脸颊滑落,内心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所谓的细胞瘤。
当初她在生王君康的时候,就因为大出血小产,差点一尸两命。
还好老天爷开眼,没让他们母子俩离开。
好不容易把王君康养大到现在四岁多,结果现在居然又出现这个细胞瘤,这不是在折磨她和她儿子嘛。
尽管她生了三个孩子,但不管哪一个孩子,那都是她的亲生骨肉,刘晓俪都是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
“晓俪,我知道你很急,但你现在先别急!”
王多鱼虽然也是心情沉痛,但他知道他必须要振作起来。
“你先坐好,不要急,先听医生怎么说。”
这个时候,协和医院的医生这才开口道:
“我们现在能够确定的事情,那就是王君康小朋友应该是患了神经母细胞瘤,但还无法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其实王多鱼非常清楚,神经母细胞瘤这样的病症,平日里根本看不出来。
可一旦爆发,基本上就是中晚期了。
但王多鱼没有记错的话,老王家并没有人得过这样的病症。
刘晓俪家那边也同样没有,遗传是不可能的。
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
而目前的医疗手段,说实话,王多鱼自己也不敢确保协和医院能否将孩子给救回来。
穿刺活检技术是从一九八零年开始出现的,协和医院、301医院等也都有相关的临床试验。
现在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便跟王多鱼介绍穿刺活检,会比较痛,需要提前跟王君康这个儿童讲清楚。
只能是通过穿刺活检,才能够确定王君康患的细胞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它现在的具体扩散情况。
“好,没问题,我会跟我孩子说清楚。”
王多鱼沉声说道,随后又皱眉道:“医生,要不我来辅助完成检查,可以么?”
不等对方开口,他继续道:
“我之前在哈工大附属医院实习过,也学过一点医术,辅助检查工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见王多鱼如此担忧,医生也没办法,只得同意。
刘晓俪被留在检查室外,王多鱼则是抱着老三,用温柔的声音轻声宽慰孩子。
从飞机落地京城,到现如今,王君康一直都很乖巧。
他知道自己生病了,他父母很担心他。
虽然前面的抽血等检查当中,被针头刺进来的时候,很痛,但他父亲说过,他是男子汉,所以他不能哭。
然而现在被他父亲抱着,他却很想哭。
但是想到他父亲说过的话,他又不敢哭。
“你要坚强一点,不要怕.”
“爸爸会陪着你,妈妈也在外面,你不要想那么多,就乖乖配合医生的检查,就像我之前要求你完成的作业一样,只要完成了,那以后爸爸就会带你去玩.”
在他父亲那轻柔的声音中,王君康忍着痛,顺利完成了穿刺检查。
“好了,让妈妈带你回去睡觉。”
完成检查之后,王多鱼便把孩子交给刘晓俪,让她带着老三到医院的独立病房休息。
而他自己则是跟医生讨论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诊断。
这种病首次被发现是在八十年前,当时还是国外的医学界,通过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发现了这种病症。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可能因为各种不同病症,比如腹部肿块、腹痛、食欲不振、高烧等不同症状,需要在不同的初诊科室就诊。
作为儿童癌症之王,神经母细胞瘤在现如今的医学界,治疗技术仅仅只是多药物联合化疗,辅以手术、放疗等手段,但无法满足大部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需求。
“肿瘤病灶复发等情况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现在我们也在反思和推进治疗技术.”
王多鱼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解这方面的情况,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完全顾不上悲痛,他只想知道他的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能不能治疗好。
过了半个多小时,具体结果出来了。
好几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肿瘤医生一起联合会诊,目前得出来的结果:王君康所患的神经母细胞瘤是恶性。
但万幸的是,目前还是在中期阶段,并不是中晚期,更不是晚期。
所以还没有到直接下达死亡通知书的阶段。
饶是如此,王多鱼听到是恶性这两个字的时候,内心猛地一沉。
为什么会这样?
王多鱼顾不上思考和深究其原因,目前最重要的是反而是治疗好王君康。
“各位医生,现在我儿子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帮忙一下,让他能够脱离危险”
协和医院的几名医生连忙点头。
他们都知道眼前的王多鱼是什么人,众人这会儿就算是困意来袭,也不敢表现出来。
“王教授,关于神经母细胞瘤这种病症,我们医院是全国权威.”
其中一位儿科医生开口道:
“但是刚才我们也说了,目前国内的治疗手段是以大多数药物辅以手术和放疗等手段来完成治疗”
“国外有一种先进的治疗设备,叫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其他几名医生闻言,也是纷纷附和。
王多鱼心中明白,这些医生估计都是知道他名声在外,所以想要趁着他儿子患肿瘤这件事,趁机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样的先进设备引进协和医院。
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的设备,想要引进国内。
光是采购、运输、安装等,最少需要半年时间才有可能完成。
即便是安装好之后,也还需要各种临床试验等等,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让王君康能够用得上。
就算可以用得上,王多鱼敢用吗?
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药物等,那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临床试验,而不是说研发出来之后,只是经过短时间就可以直接进入应用当中。
医学治疗设备是相对复杂的,特别是我们国内,更是如此。
很多设备的审核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怎么可能说应用就应用呢?
可现如今的问题,王君康这位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他虽然只是中期,但是它一旦爆发,是很快就步入中晚期的。
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所以王多鱼很着急,他需要尽快让王君康脱离危险。
“好,没问题,我来安排!”
王多鱼听完之后,一口答应了下来。
国内的技术和设备落后,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他以前也在推动着哈工大附属医院的医术、医疗设备等方面的进步,安排黑龙江资本、乐天集团等从日本、美国等国外地区采购了大量的设备或先进技术回来。
然而关于儿童肿瘤之王这个病症,就算是国外,其实也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