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全员恶人,真相比谎言更黑暗(求月(1/2)
第237章 全员恶人,真相比谎言更黑暗(求月票)
《扬名立万》电影开始放映。
这个版本的《扬名立万》陈默做了一定程度的改编。
其实改的不多,主要是对结局的改变。
原版的《扬名立万》,之所以最后评分低于8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原版真相过早揭晓,让电影变得有些虎头蛇尾。
有人说是什么审查的问题,但是那特么的是民国背景,和审查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原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但是在陈默看来,还是差了点意思。
原版电影《扬名立万》的结局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案件真相的线,齐乐山的牺牲:他为了保护夜莺(未被杀害但可能遭受侵犯),独自承担杀人罪名,最终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掩盖真相,让夜莺能隐姓埋名开始新生活!
关键细节表现在夜莺实际存活,但经历创伤;齐乐山杀死的三名长老和保镖是施暴者。
第二条线路是剧组命运线。
也就是最后的开放式结局。
给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全员遇难的可能性。
细节在于众人合影照片无人认领,被长期挂在照相馆。
结尾提及“赶不上船”,而历史上越南确实发生过轮船相撞事故,暗示他们可能死于海难。
第二种可能性是幸存逃脱。
细节表现在陆老板的台词“再不快点赶不上船了”可能暗示他们因拖延错过事故。
照片无人领取也可能因他们隐姓埋名躲避追杀。
核心主题是无论生死,这群电影人最终通过作品《扬名立万》,让真相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于世。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电影始终是一部悬疑片,提前揭晓真相,其实让后面的剧情就变得乏善可陈了。
怎么说呢?按照前世网友的评价,那就是,结局太平庸了。
甚至看了前面就能猜到后面。
所以陈默的这个版本,做了比较大的改变。
特别是针对结局,以及一些细节。
回到首映礼现场。
电影初期和原版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这一次,大家关注的除了剧情还有胡鸽,杨蜜,刘一菲三人的表现。
和鬼畜版本的预告片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杨蜜在里面的表现倒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不过,剧情也让很多人皱眉,特别是一些悬疑片爱好者观众,此时此刻都觉得已经可以猜测出后面的剧情走向了。
周小斌皱着眉头:“有些平庸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反转?”
白越摇了摇头道:“陈默好像是第一次拍这类型的电影吧?能拍成这样,虽然没有什么惊喜,但是也算及格了,至于反转,看呗,我感觉不太可能。”
周小斌也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我顶多给七分,及格是及格了,但是真没有惊喜啊!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了。”
事实上,此时此刻,首映礼现场的观众大多都和周小斌和白越的想法差不多。
这个时候,《扬名立万》也接近尾声。
开放式的结局陈默并没有改。
不过,却增加了李家辉烧剧本的一幕戏。
但是,当字幕飘起,大家都觉得电影结束了的时候,突然彩蛋出来了。
一张报纸被陆子野拿在手里,上面的新闻是越南船难的新闻。
镜头给到陆子野,他叼着雪茄,脸上露出了冷笑。
画面再次切换。
影院里面,正在播放那部电影。
刘一菲饰演的夜莺坐在台下看这部电影,露出满意微笑。
然后戴上礼帽,转身离去。
“卧槽!什么情况?”
“夜莺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我日,这反转真的是有些让人毛骨悚然!”
“有点《唐人街探案》第一部里面的最后那一幕的即视感!”
“谁再敢说刘一菲没演技,我特么的能大嘴巴子扇他,最后那个笑容,绝了!”
本来还觉得有些失望的观众,此时此刻,都被这结尾的二十几秒给闪到腰了。
“但是不对啊,那前面的剧情怎么解释?”白越有些狐疑地道。
“很简单,前面的真相,都是齐乐山说的,那么为什么齐乐山说的就是真相呢?”周小斌笑着反问道。
“额,你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夜莺做的?可是这也太.”白越还是有些不能理解。
“我倒是觉得这个结局更符合逻辑,你想,陆子野为什么要召集他们这些人来拍这样一部电影?他真的是濒临破产的富豪吗?一个濒临破产的富豪,有那么大的能耐?把“凶手”请到现场来?
只是为了电影?
如果按照这个结局,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是三老的同伙,拍电影是为销毁真实犯罪证据。计划让剧组“意外死亡”,伪装成凶手灭口。动机是不是就更符合逻辑了?”周小斌笑着说道。
“而且前面的通风管道的血迹,本身也很可疑。
但是如果,夜莺她并非受害者,而是冷血杀手,齐乐山只是她的“替罪羊”的话,那么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通风管道的血迹是夜莺杀人时留下的;
假发是她故意丢弃,误导警方;
她利用齐乐山的愧疚,让他心甘情愿顶罪。”周小斌此时此刻心里很爽。
之前他还觉得陈默这次的电影拍的有些平庸,亮点不足,可是最后的短短的几十秒的彩蛋,却直接推翻了他之前的想法。
可以说,陆子野的冷笑,船难的新闻,夜莺的出现和最后的那个笑容,简直是画龙点睛。
一下子让这部电影,有了一个巨大的反转。
“那夜莺为什么要那么做?”白越还是不太理解,他这会儿脑子有点乱。
“这很简单,因为前面其实就已经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三老走私军火,那么她杀三老的目的也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复仇,或许有一部分原因,但是为什么她不能另有身份?
比如,她其实是军统特务,接近三老是为执行暗杀任务呢?
其实如果只是一个歌女的话,你认为她能做到那么多?”周小斌反问道。
“等等,那李家辉呢?”白越问道。
“李家辉?呵呵,你认为他发现了夜莺的身份了吗?其实电影里面他一直都在坚持揭露真相,可是为什么最后放手了?”
“同情?”
“不,我认为,他发现夜莺身份后,选择沉默——因真相涉及高层,公开会引发更不好的后果!
而且你不觉得,很讽刺吗?李家辉的身份是记者,你再想想,当年陈默拍的《搜索》。
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他们是一群追求真相的人,但什么是真相?”
“李家辉追求真相,但是当真相真的出来了,有两种可能,他并没有真正的发现夜莺的身份,的确是出于同情,可是某种程度上,他其实也成了掩盖真相的帮凶!是不是很讽刺?”
“如果他知道了夜莺的身份,但是同样的选择沉默,那么他一直以来追求真相的原则,是不是被违背了?是不是同样的很讽刺?”
有时候,有些东西,就怕脑补。
比如周小斌的脑补,就很致命。
甚至还和《搜索》进行了联动。
然而首映礼结束,来到了记者采访环节,记者们对电影反而变得没那么关心,大家一开口就问陈默对范彬彬,高媛媛,景恬,以及张予绮四人为何没有来。
“陈导,高媛媛四人为何没有到场,是否如网络上传的那样,你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第一个问出问题的记者,也是豁出去了,直接打直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