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三万里(下)(1/2)
第231章 三万里(下)
同一时刻,秦州州治,上邽县内,总管衙署,
内堂之中,总管府长史、秦州刺史韦霁放下手中狼毫,手指轻轻按在刚写完的奏疏上。
想了想,他抬眼看向堂内的长史杨汪,轻声道:“刘充此役虽胜,但洮州三县百姓遭劫掠,房舍损毁近半,需要即刻拨付仓粮赈济,”
“你明日便带州府佐吏亲往洮州,核实灾情,”
“诺,”
作为属官的长史杨汪拱手应了一声,又道:“使君,兵曹拟将五千羌俘分往秦、渭二州,充作营田户,助耕官田,您看是否妥当?”
韦霁沉吟片刻,道:“前总管秦王在时,仁恕慈爱,崇佛敬道,治政宽和,福荫十三州百姓,此辈虽是胡虏,却多是被酋首裹挟,”
“就依兵曹之议,但需严令地方官吏,不得苛待,若有愿归乡者,待春耕后,便遣人送其归乡,以示朝廷恩威,以彰圣天子仁惠,”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道:“另外,传我令,州府所属各县,需即刻整修堡寨烽燧,尤其洮、岷二州沿边地带,不可因一胜而松懈,”
杨汪闻言,眉头微蹙,拱手道:“使君所言极是,只是诸羌叛反,大军调动,仓廪空虚,”
“州府中的存粮虽可支撑赈济,但若再拨付整修堡寨的人力粮草,怕是有些捉襟见肘,”
韦霁端起案上凉茶,浅啜一口,道:“堡寨烽燧是边防根本,为诸州稳定,断不可省,”
“你去府库支取三成库银,先拨付洮、岷二州应急,余下缺口,我会致书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向他借调部分军粮,来暂缓燃眉之急,”
“如此,事成矣,”
杨汪眉头舒展些许,道:“贺娄总管久镇边地,最知羌患之烈。洮、岷二州若失,他亦难独安,再加上使君致信,应能借调出军粮,”
当然,这只是摆在明面上的说辞,韦霁与杨汪很清楚,调拨出借军粮干系重大。
正常情况下,很难说动贺娄子干,韦霁之所以有把握让贺娄子干借调,不仅是因他出身京兆韦氏,更因他阿父是北周柱石韦孝宽。
韦孝宽玉壁一战,以数千众硬顶东魏丞相高欢百万大军五十多天强攻,由此名扬天下。
也是凭这一战,韦孝宽奠定了北周的天命。
可以说,韦孝宽之于北周,就如秦之王翦,汉之韩信,都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元勋。
北隋承自北周,所以韦孝宽虽在北周大象二年时就已薨逝,但他余荫仍能让子孙受益。
韦霁将茶盏放回案上,指节轻叩奏疏,道:“刘充虽在洮州大胜,但也需防羌人反扑,”
“你去洮州后,告诉刘充,大胜后军心易骄,必需要严整军纪,不得纵兵扰民,”
杨汪颔首,道:“使君放心,下官到洮州后,必会告知司马,”
“只是,刘司马麾下将士经此一战,定有损耗,您看是不是从秦州府兵中抽调劲卒补充?”
“不必,”
韦霁摆手,道:“府兵需镇守州治,不能轻动,”
“你传我大令与刘充,让他从羌俘中挑选精壮,编入辅兵,负责堡寨修缮与粮草押运,”
“如此,既省我府兵之力,也可让这些胡虏亲历我朝法度,断其反心,”
俩人说话间,窗外忽卷进一阵疾风,吹得堂中回声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