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人类的未来,西方与东方的力量转移(1/2)
第380章 人类的未来,西方与东方的力量转移!
【路神起的这个名字……还挺别致。】
【哈哈哈,神特么灵机一动就起名叫“灵机一动号”!】
【确定了,路神不是完美的,因为他起名字的能力不行!】
【一说这个我就想起他给国产太空互联网星座起名叫做“周天星斗大阵”的事。】
【呃,其实路云给太空穿梭机起名叫“灵机一动”还算靠谱,因为老美的那个马一龙起名更不靠谱。】
【哦,怎么说?】
【哈哈哈哈,这事比较关注航天的人都清楚,只能说奇葩名字还是很有历史渊源的。】
【确实,虽然马一龙的火箭回收船名字歪的厉害,但那也是出自《文明》系列科幻文学,突出了马一龙的喜好……】
【三艘猎鹰九号一级火箭回收船的名字叫“当然我依然爱你”、“先读说明书”和“有失庄严”。】
【啊这……】
【懂了,这就跟村里孩子叫“狗剩”一样,歪名好养活……】
在路云的太空穿梭机出现之前,很多网友都承认马一龙是比路云强的存在。
哪怕路云一年多就弄出来60%猎鹰九号火箭规模的万户火箭,但要说可回收火箭“鼻祖”,那还得看买一龙。
往后不管有多少可回收火箭,都得说“借鉴了猎鹰九号火箭”。
所以就连马一龙给三艘猎鹰九号火箭回收船起的名字也被各种解读。
其中最粗浅的解读是知道它们来源于著名的《文明》系列科幻小说,表现了马一龙对科幻作品的喜爱,并且用实际行动制造科幻。
比如他著名的火星殖民计划。
然后又说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带领人类走向星辰大海,是“人类之光”巴拉巴拉……
突出的还是一个自由、随意。
不像某国、某云、某公司,就把万户火箭的回收船叫做“万户回收”系列,分为一号船、二号船之类的。
一点也不自由、不随意,充满了沉闷气息!
这种人就当不了人类之光。
就连光头贝索斯执掌的蓝色起源航天公司拥有的火箭回收舱也有个不错的名字——杰奎琳号。
这个名字就不是什么科幻文学著作了,而是贝索斯母亲的名字。
虽然蓝色起源的7米直径可回收重型火箭“新格伦”还完全没影,但是不妨碍公司先造一艘万吨级火箭回收船。
毕竟贝索斯已经连续当了好几年世界首富了,他有的是钱。
也因为有钱,所以贝索斯并不太在意“新格伦”火箭的研发速度,一切只要平稳安全的往前走就可以了。
他可不是马一龙那种“炸炸炸”的性格。
蓝色起源成立于二十年前,最初的目标是在二零年发射“新格伦”火箭,也就是今年。
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们将其推迟至明年底。
不过路云倒是知道上一世的时候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二五年才首飞。
跟老中的几款商业可回收火箭的首飞时间差不多。
更别说这一世有路云的参与,国内的几个商业航天公司突飞猛进,除蓝星航天之外的可回收火箭“红雀二号”都在今年首飞了。
当然,“红雀二号”首飞并没有回收,而是打算第二次发射的时候才进行回收尝试。
毕竟不是每个商业火箭总设计师都叫“路云”。
有了外国同行们的衬托,知道路云给太空穿梭机起的名字还算“严肃”之后,那些习惯“严肃叙事”的网友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他们已经在期待“灵机一动”号太空穿梭机的正式商业运行和人类首次全商业太空旅游了。
不过一进十二月,就有两个不太好的消息。
一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二零年度报告》发布了。
该报告聚焦“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和“南极冰盖变化”3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其中“南极冰盖变化”是今年首次拓展的专题方向。
而从本世纪初到现在一共二十年的时间,南极冰盖表面融化显著,融化面积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9%!
报告指出,融化多分布于南极冰盖边缘及南极半岛地区,且呈增加趋势。
南极半岛融化最为剧烈,且冬季焚风事件的增加和异常环流现象造成了融化趋势增强。
预测未来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将会继续增加,尤其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地区,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变得显著。
现在就有好几个小岛国深受危害,甚至图瓦卢可能在三十年后的五零年被海水淹没。
老中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就是整个南极的冰盖都融化了也无法全部淹没,甚至还有高耸的西部高原。
曾经著名的末日电影《2012》里的“末日方舟”就是在西部高原里建造的,大洪水最后才冲到西部高原,让足够多的人进入了末日方舟,保留了人类文明的火种。
当然,那个电影剧情很扯就是了。
不过大场面确实好看。
而且路云记得一二年之前末日网文还很火的,但发现一二年过去后并没有发生末日,那些末日网文也就衰落了。
但要是南极的冰盖都融化的话,老中拥有的漫长海岸线会随着海平面上涨产生危机。
毕竟老中的沿海地区可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
也因此,全球变暖问题再次提升日程。
也因为这个,所以人类一直在寻找外星生命和类地球星球。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老美就开始依托山体结构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整座望远镜由底层直径305米的接收盘面,以及悬挂于此之上重达900吨的接收平台组成。
三个钢筋混凝土高塔拉撑的18根电缆,帮助接收平台悬吊在盘面之上。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建成之后,它被称为“地球之眼”。
它曾帮助搜寻危险的近地小行星,寻找外星生命的迹象,并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一颗行星。
到了七四年它经过全新的改装,并在改装完成之后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面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尝试与外星文明联系。
也就是著名“阿雷西博信息”。
其中包括二进制1~10的信息、人类dna的化学元素序号和结构、人类外形,以及太阳系的信息等。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