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两难的天子(1/2)
第616章 两难的天子
风雪交加,
红旗在风雪中猎猎飞舞。
尉迟恭望着眼前的关隘,若非苑君璋投降,让这处关隘也随之落入唐军之手,想要过关可不易。
他眼前的雄关,便是通往定襄汗庭的重要关隘,白狼关。
“北朝称之为苍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此地数水复合,河流较大,草木丰沛、大雁、苍鹤经常迁徙停留。”
突厥强盛,汗庭南迁阴山之下,
此处关隘,也被称为白狼关,关城上,常悬白狼纛。
近些年,突厥人每每入寇,主力都经此往返。
尉迟恭是朔州人,对此关很熟悉,年轻时曾跟着商队走西口,就是出此关,到河套草原上去做买卖。
贩过牛马,也卖过针线。
曾经大隋还强盛时,这处关城上可没有白狼旗,那时这里有隋军重兵把守,突厥人根本不敢乱来。
倒是商货不绝,十分热闹,守关的将士光是收过路商人好处,都肥的流油。
风雪中的白狼关,
地形险峻,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庙头山,长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个半圆形围墙把白狼关围在里边。
东西两侧山岭崖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贯穿其中,
构成了一道宽六七十丈,长六七里的天然险关。
隋朝开皇年间修建的土堡,方圆二里,高三丈五。大业年间,又筑新堡一座,后来在两堡中间,门东西筑墙,将两堡合二为一,前后开门四座,周围五百四十丈。
新旧两堡相依,北面通往塞外,设有栅门,恰与长城之城头堡相连,地势险要。
在隋乱以来,刘武周、苑君璋先后控制代北,但都依附于突厥,此处实际成为突厥控制,倒是成了一处重要的边市中心,突厥人还在这里派人收税,
关税斗金斗银。
曾经,尉迟恭多次往返这里,还交过不少税。
如今再回来,
他却已经是堂堂朔州总管,现在还带着一千骑要出西口攻击突厥。
“那白狼旗怎么还没换掉?
立即撤下来,换上我大唐的红旗。
还有,以后这里不要叫白狼关,仍叫苍鹤陉或是参合口。”
他麾下梁建方笑道:“咱们出关杀胡,不如干脆叫杀胡口。”
“杀胡口。”
名字不错。
“出关,杀胡!”
此次李逸给他们的任务是出长城,进入突厥汗庭外围,转上一圈就回来。
梁建方就被授为参合关的镇将。
李逸总共派了五千骑出关,统兵的就是上次奔袭晋祠的五总管,秦叔宝、罗士信、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
派出如此顶级的秦王府五虎上将,
也是怕阴沟里翻船,
毕竟马邑到定襄汗庭四百余里,此时又是寒冬大雪,几千人马跑到敌人腹心,
一个不好,就回不来了。
五虎上将,肯定更有把握。
既有威慑挑衅突厥,还得能安全返回,一般人可未必有这本事。
千骑出关,
人皆双马。
玄甲,白袍。
寒风刺骨,
可出关的将士们却都热血沸腾。
哪怕此行任务不是真正的突袭定襄汗庭,可能够出关深入突厥腹地,对将士们来说,也是值得激动的。
这几年,北疆如筛子一般,突厥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一个大唐将士,都深以为耻。
现在,
他们出关了。
这一路,他们跟随李司空,出雀鼠谷,出石岭关、出雁门关,如今又出了这白狼关。
血债必须血来偿。
他们做为第一批出关的唐骑,
出关后便面临着关外的一个小寨子,这里是突厥人南下来贸易休整之所,也有粟特胡商等在此收购牛羊马匹,存储皮毛药材等。
小塞子不大,此时寒冬里也没多少商人,周边围了一圈木栅,里面一些木头房商铺、仓库。
风雪中,
孤寂冷清。
尉迟恭一千骑杀到,四面围住。
马蹄打破了平静。
一群粟特胡和突厥人被惊醒,跑出来就看到骑兵溅起无数雪雾。
还没来的及弄清是怎么回事,
就有许多支箭飞了过来。
一名粟特胡商惨叫一声,中箭倒地,死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旁边的胡商们惊慌四散,
唐骑已经直接跃过木栅,跳入了这个小寨子。
没有劝降,
只有冰冷无情的攻击。
片刻后,这个寨子就破了,
杀死了七八人,俘虏了三十余,
尉迟恭留下一伙骑兵,让他们将俘虏押回参合口,并让关城派人过来运走这寨子里的商货。
在寨子里稍稍休整一下,
继续北上。
马邑城,
李逸和李世民把五千骑撒出去以后,
就在城里猫冬了。
出关的三万人马,也分驻各地,云中城驻军五千、应州驻三千,朔州驻五千,另外各处关隘堡寨也分兵驻守。
“五千精锐骑兵这么一网撒出去,说实话我挺不放心的。”李世民在给皇帝写奏疏,详细说明如今代北‘战况’。
李逸也在一旁写信,
却是给妻妾儿女们写,这个年有可能没法回家团聚了,说好年前回京,要食言了。
他能理解李世民的这种担忧,
毕竟这五千骑可是秦王手中的嫡系精锐,那几员大将,就更别说了,全是心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