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疑人猛用(1/2)
第233章 疑人猛用
安庆。
华中卫戍司令部,前敌指挥所。
好在王奉来得及时,止住了第二十七集团军的颓势,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赵方远:“长官,内务部急电!”
王奉视角切换回现实世界:“发生什么了?”
赵方远递上来一封电报:“日军在张鼓峰地区与苏军爆发直接性的军事冲突,日军第75步兵联队攻上峰顶,击毙了数十名苏军士兵。”
王奉立马接过电报,扫视一眼后,嘴角露出笑容:
“不错,看来日本人已经上钩了!”
赵方远:“长官,据我们暗中安插的特务观察,日军第75步兵联队在占领张鼓峰后,第十九师团后续部队在配合上出现了明显漏洞,很有可能,这又是一次“下克上”的僭越行为。
日本陆军高层,很有可能想要苏联求和,避免事态扩大。”
王奉:“他们想的太天真了,战争一旦开始,就不会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想求和?苏联人可未必会同意!”
赵方远:“长官高见,如此一来,日军的注意力必定会被吸引,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喘息时间了!”
王奉:“后方部队调动的情况怎么样?
“虽然第二十七集团军打回去了,但是单凭他们,恐怕还不是波田支队的对手。”
行军作战,士气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客观差距。
毕竟不是哪支部队,都会像志愿军那样,用着居于劣势的装备,后勤,硬生生把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之外。
赵方远:“张虎率领两个营的士兵,去寻找先行溃败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如果顺利的话,这支部队在短暂休整过后,还可以继续参加战斗。”
王奉:“把他们调到潜山,阻挡第六师团,至少要坚守三天时间!”
三天时间
对于一个由地方民团改编过来的集团军而言,已经足够多了。
战略指挥,讲究的是机关算计,步步为营,他也不敢奢求第二十六集团军,能打出什么惊为天人的战绩来。
赵方远:“此外,第31军,第84军也在火速向安庆方向驰援,预计明天上午赶到。”
王奉:“太慢了,告诉他们加快速度,明天早上六点之前,各军主力部队务必抵达!”
赵方远迟疑了下:“这长官,会不会太赶了?”
王奉:“目前咱们手中的部队看上去人数众多,是来犯日军的数倍,但真正打起来,就凭这点兵力,还夺不回安庆,我们能做的,只有借助山川水网之地形,迟滞日军的进攻。
“日军拥有海军优势,突击速度异常之快,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
说话间,一名作战参谋走了进来:“报告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来电,该部已抵达作战区域!”
赵方远:“再来两个人,在地图上标注一下!”
作战参谋:“是!”
不一会儿的功夫,几名参谋官在大挂图上,清晰的标注出了一线布防形势。
王奉象征性的扫了一眼。
第二十七集团军下属了两个军,第20军和第44军。
其中第20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第133师负责攻占安庆军用机场,第134师以及暂编第54师负责在外围打援。
而第44军由于兵力较少,眼下只有不到一万人,说是一个军,实际上还不如一个满编师的标准,只好在后方构筑阵地,借助有利地形,以堑壕战的方式,节节阻击日军。
赵方远有些担忧:“长官,战线拉的这么长,第133师和第134师之间,只要有四十公里,现在看起来还好。
“可一旦频繁调动部队,防线怕是要出现间隙,日军很有可能会钻进来,直接突进到第44军面前.”
王奉看向一旁的后勤参谋:“补给线能跟得上吗?”
后勤参谋:“我们从马当要塞附近的县城,村镇里征召了四千多名民夫,还有大量的手推车,又在第44军后方设置了多处补给站,这点不用担心。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是物资已经要亏空了!”
王奉:“亏空了?”
后勤参谋面露难色:“如果按照国军标准下发的话,用不上一周,我们就将弹尽粮绝”
王奉:“国军标准?先发下去,至于补给的事.方远,你一会儿去催一下陈诚,要他尽快送过来一批,支援前线作战!”
这要是换做守备军,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正在指挥炮纵,疯狂的轰炸日军阵地吧。
王奉:“二野到哪了?”
赵方远:“一个半小时前例行来电,据二野总司汇报,他们预计明日一早就能抵达郑州,之后迅速接管城防。”
王奉点点头。
郑州是中原的一座大城,人口,市场,原材料.种种,他已经眼馋很久了,一直想要收入囊中,但始终缺乏合适的理由。
赵方远:“长官,这里还有一封电报,第二十三集团军发来的。”
王奉皱眉:“第二十三集团军?他们不是在皖南,浙西打游击吗?”
赵方远解释说:“对,但是集团军司令唐式遵在收到安庆危急的消息后,立刻收拢散落在各地的部队,想要从侧翼支援我方战斗!”
王奉:“他们目前在哪里?”
从敌后战场转到正面战场,难度确实不小,但好在日军当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武汉,大本营从各地抽调部队,拼了命的往畑俊六手下塞。
一个集团军在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结起来,就凭目前仅剩的治安力量,根本无力应对。
赵方远:“在铜陵以南的山区!”
王奉立马看向挂图。
铜陵位于安庆至芜湖之间,居于长江南岸,在俯瞰视角上,到了这里,就已经属于日军后勤补给地区,将俯瞰视角拉高,方圆二,三十公里内,至少有五处补给站点。
如果第二十三集团军能在此处集结,并发动突然袭击,即便川军战斗力弱,也能对战局造成不小的影响。
王奉:“给第二十三集团军回电,批准他们的请求,并命令该部,迅速集结之后,立刻向铜陵进发,切断日军长江补给线!”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王奉:“又多了一个集团军,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马当要塞方面准备的怎么样?”
赵方远:“尚未完工的碉堡正在加紧修筑,第16军加紧了戒备,但那个“抗日军政大学”还在开设学习班。”
一提到这件事,王奉就顿感头痛。
和廖震临阵脱逃不一样,李韫珩开办学校,明面上是一件对军队,对国家有好处的事,虽然王奉从上帝视角获知,这个什么狗屁学校可能会误了大事。
但就现阶段而言,自己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罪名”,来撤了李韫珩的职。
没有任何一个正当理由,只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一名军长送进军事法庭,对前线士兵的士气,将会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王奉:“给鲍长义发电,命令他严加巡视,一旦发现有人擅离职守,立刻实施拘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