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念动力,源源不绝(1/2)
第480章 念动力,源源不绝
翟达两手各持一个装备,左手微微推动着金属魔方,右手则握持着螺旋之笔,就这么漂浮在了空中。
前者让其一个小时当四个小时用(体感慢8倍,思维慢2倍),但念动力超过两个小时就会难以为继,若是如之前“堵洪水”时的特殊情况,不到一个小时就得流鼻血。
而现在,后者能不断补充。
其效用当然不止可以作用于开【缓时魔方(伪)】,但这无疑是最有性价比的方式。
理论上,一晚上在保证基础睡眠的情况下,依旧有5-6个小时可以开挂。
也就相当于多出了“24个小时”,近乎三个工作日。
如果彻底不做人了还能更变态,但那会导致他对时间的感知出现生理性错乱。
就这样,翟达在卢薇离开后,翟达彻底挂之力拉满。
小部分时间用于处理积攒的工作,大部分时间用于精深知识领域,这也是他哪怕家大业大,也迟迟没有配秘书的原因。
秘书的黑丝只会影响我开挂的效率
【文理相宜】的特殊效果“触类旁通”,和【论系统工程】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后者注重全局视角与统筹、发现关键问题,而前者则是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记忆碎片,可以如小灯泡一样,一个个点亮。
连成一线,照亮思维迷雾。
比如捉摸物理问题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生物学知识,紧接着又串联上了某个曾经听闻过的化学碎片。
而这种“触类旁通”,不会点亮完全无关的内容。
比如别人说“生活一眼望到了头”,你脑子里冒出一个“那视力很好了”的选项。
要么是能辅助思考,要么是加强记忆,亦或者干脆就是神奇的灵感和联想。
联想,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柳家人麻烦坐下,和你们无关)
它是逻辑的基石,是调用信息的开关,没有联想能力,再庞大的知识库也不过是一块人形硬盘,就如同背完一本新华字典,和有创造力的作家之间的区别。
高效的摄入知识,再高效的利用知识,最后以全局视角和统筹能力去规划执行路径,翟达获得的不单单是额外的时间。
而是夸张的效率,投入到手头的研发工作中。
排除掉不需要插手的“无人机”、“量熵”等,翟达手上自己主导的项目只有两个。
一个是“碳化硅衬底生成”,一个是“整车制造”。
后者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各方面准备都需要时间,而翟达打算在年底前,结束掉“碳化硅衬底生成”的研发。
三个月.时间差不多够用。
毕竟挂在这了
按照产业界的共识来说,“衬底生成”是一门庞大复杂的单独工业链,与后端所有的加工,也就是集合半导体现在的工作内容,复杂程度不遑多让堪称1:1。
但对翟达来说,他还未动手,就已经解决了50%的问题,因为其中许多工艺需求和之前的开发都是重合的。
比如衬底生成切割晶锭,之前研发用于切割功率器件的“金刚线超硬材料切割机”,就可以胜任,只需要稍稍更改一下规格和工作腔结构。
不恰当的比喻一下,相当于一个已经拥有“黄金精加工”能力的人,向上拓展“黄金提炼和粗加工”技术。
难点并非没有,但设备上只差“高温粉末反应炉”和“pvt晶体生长炉”。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和衬底供应商英飞凌就貌合神离,虽然后者试图用降价的方式劝服研究院放弃研发“衬底生成”,想要和“机核半导体”成为坚固的上下游盟友,共同开拓和瓜分碳化硅产业。
但以德国制造业的成本,再怎么降也不会让翟达满意。
翟达也不信任这帮人,到时候白房子嚎两嗓子,整个欧洲从上到下都得跪,一家德国企业凭什么能站直了身子?
所谓坚固的上下游盟友,也不过是一颗不定时炸弹,翟达比任何人都确信,研究院的路不会是风平浪静。
他对卢勤俭承诺过,要将“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成本压缩掉90%,以达到赋能生产力的效果,涌入各行各业,手机充电器都要用上的那种。
英飞凌大概猜到了这种纯粹的上下游关系不会长久,索性连价格都不降了,挣一笔是一笔,但应该猜不到研究院或者说翟达突破的速度有多快。
渐渐地,翟达又回到了去年那种挂力拉满的状态,以至于有时候从房间里出来,于晓丽会感觉儿子回到了高中时期。
一看就是熬夜看小说了.
而研究院的员工们则感觉更加诡异.
怎么卢女士走了.老板反而每天都睡眠不足的样子?
这核理么?
早餐桌上,翟达挠了挠头,大概是用脑过度,昨晚洗的头,早上就出油了
唐小葵抱着一根大玉米在啃,发觉很甜后想掰断分给哥哥,弄了半天没成功,于是转到了没啃过的半边:“哥,你尝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