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奇迹信徒”!(1/2)
第335章 “奇迹信徒”!
三个魔术栏位一旦设定就无法修改,但是可以依次设定,他准备先设定一个最廉价的“近景魔术”,试试看效果和运行机制。
这是难得可以“自行规划”的能力机会,并且是不假外物作用于自身的。
当然思考和筹划可以今天就开始。
书桌前,翟达先是写下了“近景魔术”、“舞台魔术”、“大型魔术”三个选项。
显然,是按照魔术规模来划分的,近景魔术往往是面对面进行,只有少量甚至一个观众,基本只局限于“手法”。
舞台魔术会有一些场地空间,灯光、声效、烟雾、机关都是可以用的选项,所以也更有视觉效果一些。
而大型魔术,应该指的是那种户外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魔术,比如著名的“穿越长城”、“自由女神像消失”等。
翟达在三个选项下,分别写下了许多已知的魔术分类。
近景魔术:扑克类、消失/变出类、控物类、读心催眠类
舞台魔术:大变活人、逃生魔术、飞行漂浮、瞬移消失、控水控火.
大型魔术:穿越、大型物体消失、更复杂的逃生
最后一种比较少,因为大型室外魔术本就少,每一个都是单独设计的,只有最顶级的魔术师才有资格表演,也需要电视台配合一起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同样是魔术师的翟达充分的明白,所有魔术都是基于“障眼法”,包括他平时一个响指变出东西,也都是提前藏在袖口或手背,通过视觉遮蔽完成的。
许多神奇的魔术揭秘后,原理甚至会让人感觉可笑。
谁能想到“自由女神像消失”这样的魔术,只是将观众席旋转了20°角?
作为历史悠久的项目,包括其前身“戏法”,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难度是越来越大的。
随着普通人的认知提升,视频清晰度提升,他们很少会再真正相信魔术师拥有“神奇能力”,反而质疑心态提升了许多倍,这是“奇迹信徒”能力最大的难点,。
举个例子,比如某魔术师在春晚上,表演了一个控制“魔壶倒可乐”,很好,不管是拍摄原因,还是现场有托,总之在这个辐射上亿人的节目表演成功了。
观众真的会觉得,他拥有这个“神奇能力”么?
观众只会思索他靠着什么机关做到的,即便不愿意细想的人,心里也会笃定这只是“障眼法”而已,小学生都会带着质疑的眼光去思考。
都是念过书的,你和我玩什么聊斋?
所以这个能力最重要一点在于获取“信徒”,既:魔术成功只是基础,还要确保真有人相信他有‘神奇能力’。
这样的傻子现在可不多了.还以春晚刘姓魔术师为例,每年表演数亿人又怎样?几个傻子会真觉得他有超能力?
于是翟达沉吟片刻,写下了四个大字:快乐教育!
国内可能没人信,但国外就不一定了那些坚信是美国轰炸了珍珠港,地图上找不到自己国家的teenager,真的会信!
地平说都有人信,超能力算什么?
你别说什么教不教育,我就问你快不快乐!
翟达:从现在开始,我实名支持快乐教育,只要不是在国内!
还有单纯“莫得教育”的,比如坚信蜥蜴神教的三哥、亦或者类似地方的。
最后一类则是儿童,也是可能真的信的,但儿童会长大,“奇迹信徒”是动态检测,意味着如果是国内儿童,基本是必然会流失的。
总结1:“奇迹信徒”更适合出口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另外,系统所说的“动态检测”也很重要,意味着当信徒的认知改变,能力也会改变乃至失效。
这种改变未必是他魔术失误造成的,而是有可能来自外部。
比如他通过长期努力,让许多人认为他可以“瞬间移动”,结果那位喜欢上萝莉岛研究白洞的霍金突然站出来了,对外公开表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哪怕这位30斤的人29斤坏胚,但影响力真的能改变大部分信徒的认知。
再比如:若他翟达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声名狼藉”了,比如偷税漏税被播报,形象的破坏也会导致信徒不再相信他有“神奇能力”。
超能力和偷税漏税放在一起,画风都不一样,违和感太强了。
总结2:压力可能来自于外界,信徒不需要揭穿他,只需要默默不再相信就可以了,能力不是越离谱越好,会影响信徒获取难度,也会导致有各领域专业人士跳出来质疑他。
翟达摸了摸下巴.看来这能力还是限制颇多的
不,也许不能叫限制,而是叫“规则”。
确定了受众群体的情况,翟达接着开始正式思索,该设定什么魔术种类。
也是想象空间最大的部分,他未必需要复刻经典魔术,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魔术!
如果不考虑难度,只考虑他想要什么,把脑洞开一下。
翟达写下了:“长生不老”四个字。
但思索了许久,最后还是划掉了,虽然是非常诱人的选项,但他实在想不到什么样的魔术,能给观众带来这种认知
总结3:无法通过短时间内、视觉体现达成的效果,很难通过魔术获取。
而且即便依靠这种方法获得“长生不老”,也是“伪长生不老”,随着时代发展或外部环境变化,若突然有一天信徒数量不够了,他岂不是直接暴毙?
翟达又写下了:刀枪不入(防弹)。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很实用,归类应该在“舞台魔术”中,类似的还有“快速再生”也很实用,都属于保命类能力,但后者在舞台呈现上有些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