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操心(2/2)
“他们家的次孙在你舅公的松石书院里求学,我也和你舅母打听了,听说他人非常的聪明,你舅公很喜欢他,假以时日必然也是和他祖父一般的国之栋梁。”太夫人也就来了兴致,“这话可是真的?姜夫人那日走时,也拉着你三叔母的手夸了你大姐姐好几句。”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
“他们都是湖北宜昌人,虽比不得一些江南世家那样显赫,在当地却也是一等一的望族。谭大人的学问很好,是当年他那一科的榜眼,他们家的后生也很上进。”
可第三家,督察院左督御史崔成燮崔大人的长子?那不是前生润柔的夫君吗?若是太夫人最终看好的是崔家的少年郎,那润柔该怎么办。
太夫人就轻轻笑了,“你这丫头,不是一直想知道你蕊君表姐的亲事说的如何了吗?”
沛柔只好撒谎:“春宴那日见着了他们家的大小姐,她曾经问过大姐姐的年纪,之后说了她哥哥比大姐姐要大一岁。”
“只是蒲阁老年事已高,也到了快要乞骸骨的年龄了,蒲阁老一退下来,他们家又没有其他出仕的人可以提拔他,恐怕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不知道宣瑞伯府的人会不会觉得这门亲事不够好。”
沛柔就笑着应了,起来各自梳洗了一番,和太夫人头碰头躺在了一起。此时红疹已经尽褪,她和平日里也没什么两样。可到底病过一场,还是有些虚弱,却反而还是不能睡着。
谭家在仕林中的地位和杨家差不多,虽然都不是顶尖的人家,可若能团结两家的力量,在朝堂上的声音也不容小觑。
她不知道看起来清冷高贵的永宁郡王妃在闺中时居然是这种性子,听来也很有趣。她这样得嫡母钟爱,也难怪会觉得自己高出沛柔一等。
蒲阁老过几年的确也就要退下来了。沁声的岳父刘怀熠刘大人在女儿出嫁后不久就出任了礼部尚书,她没记错的话,沁声是十六岁成婚的,距离如今还有五年多的光景。
太夫人轻轻埋怨了她几声,才对她道:“一家是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蒲朗蒲大人的次孙,一家是鸿胪寺卿谭维挚谭大人的三子,还有一家是督察院左督御史崔成燮崔大人的长子。”
只要谭三公子能在父亲致仕前考中进士,他还有其他出仕的叔伯兄弟,谭家也一定还有有力的姻亲,不愁闯不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不过她看起来倒是很喜欢大姐姐,那天一直黏着大姐姐,大姐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回家时还嚷着要大姐姐跟她一起回去呢。”
杨氏的这位堂弟后来是外放了从二品浙江布政使的,江南鱼米之乡,又是南方经济重地,若不是深得皇帝新任的人,自然也坐不到这个位置。沁声的婚事也是他出面说的媒。
可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常蕊君嫁过去做阁老孙媳了。这样的婚事,若傅氏还要挑剔,那她也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沛柔没有想到她求太夫人给常蕊君做媒,却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果然太夫人讶异起来,“你怎么知道他比你蕊君表姐小的?”
太夫人当然没有发觉沛柔的不对,反而细细的跟沛柔讲起这几家人的利弊来,“蒲朗蒲大人官声很好,在这个位置上也有十几年了,是先帝爷手里用出来的老人了。”
沛柔听前两家的人选时觉得还不错,一户是阁老,是文官中的顶流人物,另一户虽然如今只是正四品,可谭家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对宣瑞伯府而言也已经是很好的选择。
谭大人毕竟还很年轻,将来的前途也不可限量,未必就比已经做了阁老却要在几年内退休的蒲家差。
“姜夫人出身江南世家,春宴那日你大姐姐陪在她身边,听说也学了不少东西。崔大人为官方正,深得今上赏识,最近朝廷里已有风声,说是今上打算放他出去历练几年,资历够了,回来也就可以入阁辅政了。”
其实沛柔是前生听说的。
“还拖你三叔母带了块鸽子蛋大小的祖母绿回来给你大姐姐,说是感谢她那日对他们家珍姐儿的照顾。难道他们家看中的人是你大姐姐?”
果然崔家还是如前世一般的看中了润柔,这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沛柔便笑道:“也许正是呢。只是大姐姐还没有到正式说亲的年纪,所以他们不好明说罢了。祖母,您看崔家的公子配我大姐姐怎么样?”
太夫人就轻轻的拧了她一把,“你个小丫头,连你大姐姐都还没到说亲的年纪呢,你倒是每日逮着你祖母说别人的亲事,也不知道羞。”
沛柔嘻嘻的笑:“我离说亲的年纪还远着呢,我的亲事有祖母做主,自然是不用我每日操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