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受恩不报反生怨(1/2)
第987章 受恩不报反生怨
武英殿内一片清凉,雕梁画栋间透着内敛的奢华。
大殿四角的巨大铜炉里,装着满满当当的冰块,
丝丝白雾袅袅升起,与殿中弥漫的檀香味交织,让整个大殿如梦似幻。
明皇朱元璋坐在上首龙椅上,
双手撑着扶手,身体微微前倾,盯着案上摊开的奏折,似笑非笑间,又隐隐透着几分讥讽。
这是一封来自开封的奏疏,
上面说朝廷治水劳民伤财,
招了民夫却不给工钱,只管饭食,有违天理人情。
“哼,真是一派胡言!”
朱元璋抬手就将奏疏丢到一边。
他记得,自己幼时,
朝廷若要修桥铺路,村里百姓皆是主动出力,
不要钱也不用管饭,从不敢奢求更多。
如今治水本是关乎生计的大事,
开封、洛阳的百姓恨不得日夜守在大堤上,
只盼雨季来得晚些,能多修一段防洪工事,哪会嫌弃朝廷不给工钱?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上奏疏,
多半是见市易司调拨的二百万两治水银子到了地方,眼馋罢了。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急促沉重的脚步声。
朱元璋抬头一看,处在风口浪尖的陆云逸,
竟提着一个青瓷罐走了进来,
郭英紧随其后,二人脸色都凝重到了极点。
几乎是瞬间,朱元璋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丢奏折的动作放缓,缓缓靠回椅背上。
“臣陆云逸,参见陛下!”
陆云逸躬身行礼,郭英也跟着拱手问安。
“何事?”朱元璋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郁。
“臣有要事禀告,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陆云逸的话音刚落,殿中的宫女、太监脸色瞬间发白,
又要被赶出去,看来又是天大的事。
朱元璋挥了挥手,身旁的大太监立刻挥动浮尘,示意所有人退下。
等殿内只剩下三人,陆云逸又看向那大太监,眼神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朱元璋注意到他的目光,眼睛微微眯起,对大太监道:
“你也退下。”
大太监愣在原地,满脸不可思议,我也走?
但他不敢多问,快步退出武英殿,还细心地带上了殿门。
阳光被挡在殿外,殿内瞬间昏暗下来。
朱元璋半张脸隐在阴影中,冰冷的视线从上首投下:
“说吧。”
“呼”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将手中的青瓷罐呈上:
“陛下,臣找到了逆臣谋逆的证据,也是.逆臣暗害太子殿下的证据!”
此话一出,殿中气氛骤然凝固。
站在陆云逸身旁的郭英瞳孔骤然放大,脸上镇定再也绷不住,
握着长刀的手都松了半分,
即便早有猜测,这般直白的结论,依旧让他心头巨震。
上首的朱元璋,手掌青筋瞬间暴起,
指尖摩挲着龙椅扶手,神情阴寒到了极点。
隐在阴影中的胡须微微颤动,像蓄势待发的龙须,透着一股让人窒息的压迫感。
“郭英,拿上来。”
“是,陛下!”
郭英接过青瓷罐,快步走到御案前,
一把推开案上的奏折,将罐子稳稳放在桌上,
而后解开罐口的红绳,掀开盖子,
银白色的凉气瞬间涌出,夹杂着淡淡的海腥味,很快又被殿中的檀香压了下去。
他伸手从罐中取出三只蛤蜊,蛤蜊的壳微微张开,
里面缠着丝丝暗红的藻类,粘稠得有些恶心,像凝固的血液。
“这是什么?”
朱元璋盯着蛤蜊上的红丝,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可陆云逸却心头一寒,有一种人就是如此,越是恼怒,越是平静。
陆云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缓缓开口:
“陛下,这是蛤蜊,上面的红色之物名为赤潮藻,也称红潮。
此物剧毒!
人食之,轻则昏厥,重则暴毙!”
“哐当!”
郭英手中的青瓷盖突然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粗糙的手掌悬在半空,
眼睛干涩发紧,死死盯着那三只蛤蜊,以及上面缠绕的暗红藻类,
那颜色,像极了凝固的血。
殿内陷入死寂,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干涩的笑声从上首传来。
朱元璋直起身子,伸手拿起一只蛤蜊,似笑非笑地开口:
“呵呵,郭四啊,你还记得吗?
标儿不喜欢吃河鱼,说河鱼太腥,还好妹子会做海鱼。
当年常遇春最不守规矩,
即便军中缺银少粮,也会让人出海捕鱼给标儿送过去,
还被人诟病公器私用,拐弯抹角劝标儿少吃些。
现在倒好,有人把毒都送上门了,
恨不得让标儿一日三餐都吃这海货啊.”
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平静,可作为追随他三十年的亲卫,
郭英只觉得浑身冰冷,嘴唇干涩,
一股不祥的预感,像潮水般涌上来。
“陛下,息.息怒.”
“息怒?”
朱元璋突然笑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暴戾,嘶吼道:
“都打到朕的家门口了,都敢对朕的太子下手了,朕还怎么息怒!!
朕不爱吃鱼,更不爱吃这什么蛤蜊,肉没多少,还死贵!
若朕也喜欢吃海货,
是不是要把我父子二人都毒死在这深宫里!”
“陛下,息怒啊!”
郭英只觉得头皮发麻,
去年韩国公谋逆之事,陛下也未曾这般暴怒。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喘着粗气在上首来回踱步,
目光时不时扫过罐中的蛤蜊与赤潮藻,
脸上皱纹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愈发深沉,
眼中的血丝几乎要溢出来,透着噬人的杀意。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沉声补充:
“陛下,臣查阅了从至正十一年到洪武二十三年的沿海州府县志,发现赤潮藻引发的灾害共有七次,其中三次被地方官误判为祥瑞,呈报州府。
至正二十一年,宁波府有百姓愚昧,
以为赤潮是神赐,取水饮用,结果中毒惨死,
死状为昏迷、窒息、浑身抽搐、口吐白沫,
洪武八年,松江府有百姓食用了死于赤潮的海鱼,
之后变得痴傻,不分五谷、不识亲友,
洪武十九年,福建福州府爆发赤潮,
海面红如血,退潮后渔民捕食贝类,皆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的症状。”
朱元璋站在上首,双手垂在身侧,静静听着,
郭英则一直弯腰端着空罐,仿佛忘了直起身子。
陆云逸继续道:
“臣沿着水产运送路线派人去沿海巡查,
最终在昆山的黄姚盐场找到了培育赤潮藻的渔场。
当地盐工说,去年有个百姓贪心,
偷了渔场的海鲜食用,第二天就死了,死状与县志记载的中毒症状一致。
目前臣只查到这一处渔场,
其他可能的据点,还未收到消息。
所有文书记载与证据,
一部分存放在市易司衙门,另一部分在城外的应天建筑商行,
若陛下想看,臣即刻派人去取。”
“为什么不直接带进宫?”
朱元璋声音沙哑,死死盯着陆云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还请陛下恕罪,宫中人多眼杂。”
“呵”
朱元璋发出一声绵长的笑:
“朕的皇宫,比先朝的宫城小了一半,为的就是安全周密,
却没成想,还是挡不住家贼啊。
是谁在背后搞这些阴谋诡计?是谁敢要害朕的儿子?”
陆云逸躬身一拜,沉声道:
“陛下,臣从尚食局得知,宫中水产皆由莲宝商行供应。
根据京府衙门的记载,
莲宝商行的东家是一个名叫叶奇峰的商贾,
但臣追查后发现,这叶奇峰是靖宁侯府的人,
常年侍奉在靖宁侯次子叶兴尧身边。”
“叶升?叶升啊.”
朱元璋眼神空洞,似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似是想起了旧事,喃喃自语:
“居然是叶升,朕记得,他是在朕攻打庐州时来降的。
朕对他一向信任,让他做右翼元帅攻打吴国,
立国后论功行赏,旁人说他年纪太轻,不堪重任,
是朕力排众议,让他做了大都督府佥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